《书长干僧房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33:56

问讯无尺寸,顺风留岁时。

传闻万金积,未叹一生疲。

突兀端可想,高明还此期。

他年问初祖,却是宁馨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讯无尺寸,顺风留岁时。
传闻万金积,未叹一生疲。
突兀端可想,高明还此期。
他年问初祖,却是宁馨儿。

白话文翻译:

我问候远方的朋友,虽无寸步之遥,却能在顺风中留住岁月时光。
听说他积累了万金的财富,但我并不为自己一生的疲惫而感叹。
那些突兀的事情,显然是可以预想的,真正的高明之人,也不过是期盼这种生活。
他年我若向初祖请教,问的却是安宁的孩子。

注释:

  • 问讯无尺寸:问候的距离并不在于物理的远近,而是心灵的感应。
  • 顺风留岁时:顺风使得时间显得悠长,岁月仿佛停留。
  • 万金积:形容财富的积累。
  • 未叹一生疲:即使累了一辈子,也不愿意感叹。
  • 突兀端可想:突如其来的事情是可以预想到的。
  • 高明:智慧的人。
  • 初祖:指创始人或始祖,可能指道教或佛教的创立者。
  • 宁馨儿:指安宁、幸福的孩子,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怀仁,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出身于文人世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之仪隐居于长干寺时,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财富的淡泊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态度。开篇以“问讯无尺寸”引出诗人在远离尘世喧嚣后的平静心态,表明了他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受物理距离的限制,反而在顺风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提到财富的积累,指出即使有万金在手,也未必能真正得到内心的安宁。这里,诗人对物质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说明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后半部分则引入了高明者的境界,他们或许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把握生命的真谛。最后一句“却是宁馨儿”则以宁静的孩子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平和、安逸生活的向往,暗示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讯无尺寸:表明诗人心系远方,虽不在身边,却情感相连。
  2. 顺风留岁时:描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知。
  3. 传闻万金积:财富的传闻,反映出世俗生活的喧嚣。
  4. 未叹一生疲:表达了诗人对疲惫人生的淡然与不屑。
  5. 突兀端可想:对未来的预见,揭示了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6. 高明还此期:高明的人的追求不外乎安宁与快乐。
  7. 他年问初祖:诗人向初祖的追问,暗含了对智慧的渴求。
  8. 却是宁馨儿:最终的理想是宁静的生活,象征着一种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财富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宁馨儿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理想生活。
  • 隐喻:通过“顺风”暗示生活的顺遂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 问讯: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顺风:象征着顺利与吉祥的生活状态。
  • 万金:财富的象征,反映了世俗的价值观。
  • 初祖:智慧与哲理的象征,指向追求深刻真理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问讯无尺寸”表明了什么? A. 物理距离
    B. 心灵的联系
    C. 时间的流逝
    D. 财富的积累

  2. 诗人对财富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忽视
    C. 淡泊
    D. 追求

  3. “宁馨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幸福的生活
    C. 亲情
    D. 学问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李之仪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李之仪更加关注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却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