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海棠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25:28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

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
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海棠花的美丽景象。没有波光可以映照水底,因此只能细心观察;海棠花与柳树争妍斗艳,姿态也学着垂下。清晨初现,阳光骤然明媚,似乎有意让花儿展现,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宛如一缕缕丝线。

注释:

  • 无波:没有波纹,指水面平静。
  • 须窥:需要仔细观察。
  • 与柳争娇:与柳树争艳,争夺美丽。
  • 破晓:天刚亮时分。
  • 骤晴:突然转晴,天气变化迅速。
  • 新晒:刚被阳光照耀,显得新鲜。
  • 一絇丝:一缕缕的丝线,形容花瓣的形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江西人,因其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阶段。海棠花在这一时期被视为美丽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海棠花的生动形象,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垂丝海棠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海棠花在清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无波可照底须窥”,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这里没有波光的反射,反而让人更专注于花本身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

接着“与柳争娇也学垂”,将海棠与柳树进行对比,展示了两者的美丽与姿态。柳树的柔美与海棠的艳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生动地刻画出海棠花的娇媚形象。

最后两句“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则进一步强调了光影变化对海棠花色泽的影响。清晨的阳光让海棠花焕发出新的生机,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犹如丝线般轻柔灵动。整首诗在描写海棠花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波可照底须窥:水面平静,没有波纹可反射底部的景象,意指观察海棠花需要更细心。
  2. 与柳争娇也学垂:海棠花与柳树争相展示美丽,也学习柳树的姿态,形象生动。
  3. 破晓骤晴天有意:清晨刚破晓,天气突然放晴,似乎是为了让海棠显现其美。
  4. 生红新晒一絇丝: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新鲜,宛如丝线,形象优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丝线,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天有意”,使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上下句构成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海棠:象征美丽与娇嫩,代表春天的生机。
  • 柳树:象征柔美,给人以温婉的感觉。
  • 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力量,增添了诗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与哪种树争美?

    • A. 桃树
    • B. 柳树
    • C. 梅树
  2. “无波可照底”中“无波”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平静
    • B. 风大
    • C. 雨水
  3. “生红新晒一絇丝”中的“絇丝”形容什么?

    • A. 细小的丝线
    • B. 大树的枝条
    • C. 花瓣的形状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对花的描写相比,杨万里的海棠更加生动形象,展现了春天的活力,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内心情感的波动。两首作品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