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寿鹤沙许太史》
时间: 2025-01-07 21:02:46意思解释
瑞鹤仙 寿鹤沙许太史
原文展示:
羡归来昼锦。
许安石东山,暂时高枕。
深秋露华冷。
正丹枫半醉,黄花弄影。
楼空人静。
倚胡床蟾光万顷。
试遥看数点青螺,一片蓬瀛佳景。
还省。
銮坡视草,芸署裁诗,玉堂仙境。
雕戈画戟,把江山来重整。
荷君恩,且著莱衣戏舞,绿鬓韶华正永。
尽教他徐按笙歌,流霞细饮。
白话文翻译:
羡慕归来时的美好时光。
许安石在东山隐居,暂时可以高枕无忧。
深秋的露水让人感到寒冷。
正是丹枫醉红之际,黄花在微风中摇曳。
楼阁空旷,四周静谧。
倚坐在胡床上,月光洒下万顷光辉。
试着远望几点青螺,看到一片蓬瀛的美丽景象。
再回省。
在銮坡上观草,芸阁中吟诗,仿佛进入仙境。
用雕戈画戟来重整江山。
承蒙君恩,且披上莱衣翩翩起舞,青春韶华正盛。
尽情让他轻按笙歌,细饮流霞。
注释:
- 羡归来昼锦:羡慕那些归家的人,日子如锦绣般美好。
- 许安石东山:指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王安石,隐居东山,象征高洁的生活。
- 高枕:高枕无忧,安心闲适。
- 丹枫:红色的枫树,象征秋天的美丽。
- 黄花弄影:黄花在风中摇曳,映出影子。
- 倚胡床:坐在胡床上,享受宁静的时光。
- 蟾光万顷:月光洒满大地。
- 青螺:青色的螺纹,象征着美丽的景致。
- 蓬瀛: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中的仙境。
- 雕戈画戟:象征武器,代表国家的重整和治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俞,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羡归来昼锦”便引出了一种对归隐者生活的羡慕,展现了诗人渴望逃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接着,结合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深秋露华冷”、“丹枫半醉”等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恬淡。月光洒落的“倚胡床蟾光万顷”更是将夜的宁静与美好发挥到极致,诗人在此时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雕戈画戟,把江山来重整”,则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责任。象征性地提到的“荷君恩,且著莱衣戏舞”表达了在承载国家重任的同时仍希望能够享受生活的轻松与快乐。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兼具美感与深意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开头羡慕归来的美好,描写隐逸生活的理想。
- 秋天的气息与色彩,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结尾则引出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反映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昼锦”,形容其美好。
- 拟人:黄花“弄影”,给物象赋予了生命。
- 对仗:如“雕戈画戟”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如“丹枫”、“黄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轮回。
- 人文意象:如“雕戈画戟”,象征战斗与治理,反映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 心境意象:如“蟾光万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羡归来昼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羡慕 C. 无所谓 -
“雕戈画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战斗与治理 C. 自然景色 -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A. 逃避 B. 向往 C. 不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相较于王维的细腻与沉静,董俞的诗则更显豪放与奔放,展现了不同风格诗人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俞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