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开元寺》

时间: 2025-01-08 19:30:04

今城山寺古。

正屏风转角,碧岩嵌处。

交流会南浦。

似苕苕伊阙,洛川门户。

禅家掌故,问唐年、伽蓝记否。

幸知二佛香龛,宋史盛传甘露。

荒坞。

乡儒设塾,村妪祈男,白头僧住。

秋边画谱。

立斜照、郭熙树。

记清时吟望,花宫信梵,曾听伤春杜宇。

到如今、黄叶西陂,破楼夜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开元寺
作者:赵熙 〔清代〕

今城山寺古。正屏风转角,碧岩嵌处。
交流会南浦。似苕苕伊阙,洛川门户。
禅家掌故,问唐年伽蓝记否。
幸知二佛香龛,宋史盛传甘露。
荒坞。乡儒设塾,村妪祈男,白头僧住。
秋边画谱。立斜照郭熙树。
记清时吟望,花宫信梵,曾听伤春杜宇。
到如今黄叶西陂,破楼夜雨。

白话文翻译

今天这座古老的山寺依然存在。正值屏风的转角处,碧绿的岩石镶嵌在其中。
相聚在南浦的水边,仿佛看到了伊阙的影子,洛川的门户。
禅宗的故事,不知道唐代的伽蓝还记得吗?
幸好知道二佛的香龛,宋代的史书中盛传着甘露的故事。
荒凉的坞地,乡里的儒生开设书院,村里的老妇人祈求儿子,白发的僧侣在此居住。
秋天的边缘,画着谱图,斜阳照在郭熙的树上。
记得清朝时的吟唱,花宫的信仰,曾听到伤春的杜宇啼叫。
到如今,已是黄叶飘落在西边的堤岸,破旧的楼房在夜雨中滴答。

注释

  • 屏风转角:指寺庙的建筑结构,形象生动。
  • 苕苕:形容轻盈的样子,可能指云雾缭绕。
  • 伽蓝:佛教寺庙的别称。
  • 甘露:指佛教中象征恩泽的甘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画家,擅长山水画,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与山水、佛教题材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赵熙晚年,表达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作品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历史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瑞鹤仙·开元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古老的寺庙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以“今城山寺古”引入,勾勒出一幅古寺的美丽画面。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气息。诗中提到的“禅家掌故”与“唐年伽蓝”,引发了对历史的追忆,显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而后,诗人描写了乡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人情。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古文化的追溯,也体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感慨。最后以“黄叶西陂,破楼夜雨”结尾,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伤,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今城山寺古”:强调寺庙的古老与历史。
    2. “正屏风转角,碧岩嵌处”:描绘寺庙的建筑特色与自然融合。
    3. “交流会南浦”: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似苕苕伊阙,洛川门户”:用意象表达人与自然的联系。
    5. “禅家掌故,问唐年伽蓝记否”:追溯历史,体现对文化的反思。
    6. “幸知二佛香龛,宋史盛传甘露”:表现对佛教文化及历史的认同。
    7. “荒坞”:描绘乡村的荒凉。
    8. “乡儒设塾,村妪祈男,白头僧住”:描写乡村的生活场景。
    9. “秋边画谱”:秋天的意象,增添了画面感。
    10. “记清时吟望,花宫信梵”:怀念过去的吟唱与信仰。
    11. “到如今黄叶西陂,破楼夜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多处使用比喻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古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思,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秋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白头僧:代表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赵熙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伽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佛教寺庙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动物

  3. “黄叶西陂,破楼夜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与无常
    C. 兴奋
    D. 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邱司务诗》——陆游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题临安邱司务诗》与赵熙的作品一样,都是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国家、故乡的忧虑,而赵熙则主要聚焦于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熙传》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