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兰记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15:21

遨游台地已三秋,觅尽山川何处求。

步向兰中寻一吉,罗纹交贵水缠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遨游台地已三秋,
觅尽山川何处求。
步向兰中寻一吉,
罗纹交贵水缠流。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在这高台上游荡了三秋,
遍寻山川,却不知去哪里寻找。
我走向兰花丛中寻求一份吉祥,
美丽的纹路和清水交汇缠绵流淌。

注释:

  • 遨游:游览、漫游。
  • 台地:指高地或平台。
  • 三秋:指三个秋天,表示时间的悠长。
  • 觅尽:寻找完毕,表示尽力去找。
  • 兰中:指兰花的地方。
  • 一吉:寻求一种吉祥的预兆。
  • 罗纹:精美的花纹或图案。
  • 交贵:交汇、交融,常指美好的事物相互结合。
  • 水缠流:水流缠绕,形容流动的美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兰”字可以引申出古人对兰花的喜爱,兰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高洁、雅致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鲜明,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萧竹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内心对吉祥和美好的渴望,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遨游台地已三秋”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这片高地上消磨着时光,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寻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渴望,也暗示了内心的追寻。尤其是“步向兰中寻一吉”,不仅表现了对兰花美丽的向往,也象征着诗人对吉祥与美德的追求。最后一句“罗纹交贵水缠流”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水与花的交融之美,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遨游台地已三秋:诗人已在高处游览了三个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自然的沉浸。
  2. 觅尽山川何处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追寻,却不知去向,流露出一种迷茫与失落。
  3. 步向兰中寻一吉:转向兰花,寻求吉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4. 罗纹交贵水缠流:描绘兰花与流水的交融,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与吉祥联系,暗示美好。
  • 对仗:如“觅尽山川”和“步向兰中”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兰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兰花的追寻,传达出一种高洁、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雅致,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象征流动与生命,寓意着自然的灵动与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已经在高台上游荡了多少秋天?

    • A) 一秋
    • B) 二秋
    • C) 三秋
    • D) 四秋
  2. 诗中提到的“兰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吉祥
    • C) 失落
    • D) 时间的流逝
  3. “罗纹交贵水缠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兰花与流水的交融
    • B) 秋天的落叶
    • C) 山川的壮丽
    • D) 人生的迷茫

答案:

  1. C) 三秋
  2. B) 吉祥
  3. A) 兰花与流水的交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诗人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气势表现对自然的崇敬,风格与萧竹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萧竹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