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卜居》

时间: 2025-01-14 14:48:49

海虞旧灵薮,劫后长蒿莱。

焦土馀生藉,官仪旧制回。

潮平沙港没,风细塔铃哀。

虎口从今脱,旅怀得好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虞旧灵薮,劫后长蒿莱。
焦土馀生藉,官仪旧制回。
潮平沙港没,风细塔铃哀。
虎口从今脱,旅怀得好开。

白话文翻译:

海虞曾经是灵兽聚集的地方,经过劫难后长满了蒿草和野菜。
焦土上只剩下生存的土壤,官府的仪式与旧制又恢复了。
潮水平时沙港淹没,微风中塔上的铃铛发出哀伤的声音。
从此我脱离了虎口,旅途的心情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注释:

  • 海虞:地名,此处指一个曾经灵秀的地方。
  • 灵薮:灵兽栖息的地方,象征着富饶与生机。
  • 劫后:经历了灾难的之后。
  • 蒿莱:野草,代表了荒芜的景象。
  • 焦土:被焚烧后的土地,暗示着破坏。
  • 官仪:官府的仪式,传统的制度。
  • 潮平:潮水上涨,恰好到达平稳状态。
  • 塔铃:塔上的铃铛,象征着哀伤。
  • 虎口:比喻险境或困难。
  • 旅怀:旅行的心情或感受。

典故解析:

“海虞旧灵薮”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繁荣的怀念,而“焦土馀生藉”则暗示了灾难带来的创伤与重建的希望。诗中通过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变迁,反映了历史的沉浮和个人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茝,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社会动荡或个人困境后写成,表现出对恢复与重建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的缅怀。

诗歌鉴赏:

《梅里卜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以“海虞”作为开篇,唤起读者对曾经繁华的怀念,接着描绘了劫后余生的荒凉。焦土的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破坏,更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与创伤。官仪的回归,则暗示着传统文化与制度的恢复,展现了对稳定与秩序的渴望。

“潮平沙港没,风细塔铃哀”一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孤寂与哀伤,仿佛耳边回荡着塔铃的鸣响,传递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一联“虎口从今脱,旅怀得好开”则是诗人心态的转变,象征着在经历了苦难后,重新获得自由与希望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海虞”的美好与惨痛的对比,通过“灵薮”与“蒿莱”的对比揭示出劫难对环境的影响。
    • 第二联通过“焦土”表现出自然的荒凉,同时“官仪旧制回”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第三联则用“潮平沙港没”传达出一种失落感,而“塔铃哀”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悲凉。
    • 第四联表现出诗人从困境中解脱的喜悦,心灵的释然。
  • 修辞手法

    • 诗中采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海虞旧灵薮”与“焦土馀生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得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与对未来希望的展望,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灵薮: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 焦土:代表着破坏与创伤。
    • 潮平:暗示着平静与恢复。
    • 塔铃:传递着哀伤与追忆。
    • 虎口:隐喻人生的险境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海虞”的意思是: A. 一种植物
    B. 地名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天气

  2. 诗中提到“焦土”主要象征: A. 繁荣
    B. 破坏
    C. 安定
    D. 奢华

  3. “旅怀得好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沮丧
    B. 解脱与快乐
    C. 忧伤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吴茝的《梅里卜居》均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然而杜甫更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人间的疾苦,而吴茝则在哀伤中寻找重生的希望,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茝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