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庐山三首》

时间: 2025-01-06 04:42:06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罗汉院有新罗罗汉,堂中法鼓特大。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屩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游庐山三首

当年五月访庐山,
山翠溪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
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
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
扁舟应逐好风还。

忆自栖贤夜入城,
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
特地来游慰昔情。

海外声闻安至此,
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
一盏醍醐饱粟罂。

罗汉院有新罗罗汉,
堂中法鼓特大。
此山岩谷不知重,
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屩随僧践黄叶,
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
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
出山惟见白云浓。

白话文翻译

在当年五月,我去拜访了庐山,山的翠绿和溪水的声响,让我在饮食之间感到无比舒适。手中握着藤杖,伴随着春天的气息而来,寒冷的泉水瞬间让我心情放松。山岩顶上悬挂着茶具,正准备煮茶;峡口传来雷声,惊动了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等到前村新雨过后,我的扁舟肯定会顺着好风归来。

我回忆起自己在栖贤寺的夜晚进入城中,路边有一位僧人迎接我。偶然未能见面,让我心中有些遗憾,因此特意来游览庐山以慰昔日情怀。远方的声音传到这里,堂中天鼓到底为谁而鸣?匆匆又朝深山走去,一盏醍醐让我饱腹。

罗汉院里有新的罗汉,堂中法鼓声特别响亮。这座山的岩石和谷地多得难以计数,赤眼浮图只在一峰之上。芒鞋随僧人踏上黄叶,晨光消融雪花落在长松上。我试着饮用石泉,回寻先师的教诲,午饭后归去时寻到了寺钟。美好的地方越来越多,恐怕会让人忘记,出山时只看到浓浓的白云。

注释

  • 藤杖: 用藤制成的手杖,通常用于行走时支撑。
  • 寒泉: 清凉的泉水,通常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罗汉院: 指寺庙中供奉罗汉的地方,佛教中罗汉是指获得了阿罗汉果的人。
  • 醍醐: 是一种乳制品,古代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滋味。
  • 赤眼浮图: 浮图是佛教寺庙的建筑,赤眼可能指颜色或形态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词、文章著称,尤其在诗歌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常以清新、优雅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也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

《再游庐山三首》创作于苏辙晚年,他重游庐山,回忆往昔的游历与心情。庐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苏辙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记忆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开头两句描绘了庐山的山水风光,勾画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身心的愉悦。随着诗的深入,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的美丽,也引入了个人的情感和遭遇,表达了对当年游历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不断穿插的细节描写,如“寒泉顿与客心闲”,不仅突出了自然的清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而在回忆往昔时,“偶然不到终遗恨”一句,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缘分。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

    • 描绘了诗人五月去庐山游玩的情景,山的翠绿和溪水的声音在饮食之间相互交织,显得十分和谐美好。
  2.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

    • 诗人手中握着藤杖,伴随着春天的气息而来,寒冷的泉水让客人的心情更加悠闲放松。
  3.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 山岩顶上悬挂着茶具,准备煮茶;峡口传来的雷声惊动了水面上的树叶。
  4.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 等到前村下过新雨,我的扁舟一定会顺着好风归来。
  5.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 回忆起自己在栖贤寺的夜晚进入城中,路边有一位僧人迎接。
  6.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 偶然未能见面让人心中遗憾,因此特意来游览庐山以慰昔日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盏醍醐饱粟罂”,用醍醐比喻好的饮食,表达满足感。
  • 拟人: “寒泉顿与客心闲”,泉水似乎有了感情,能够影响人的心情。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山翠溪声”与“藤杖春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庐山的热爱、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通过描绘庐山的秀美景色,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 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 寒泉: 象征清澈与纯净,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
  • 藤杖: 象征诗人的人生旅途,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 法鼓: 象征佛教的教义与人文精神,反映诗人对信仰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寒泉”的作用是什么? A. 让人感到清凉
    B. 让人感到疲惫
    C. 让人感到温暖

  3. 诗人特地来庐山游览的原因是什么? A. 见老友
    B. 缅怀往昔
    C. 采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庐山谣》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庐山谣》: 王维在诗中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庐山的壮美与诗意,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与苏辙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王维的作品更强调自然的神秘与人内心的感悟,而苏辙则在自然与个人经历的结合上更为深刻,两者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下一句是什么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上一句是什么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下一句是什么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上一句是什么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下一句是什么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上一句是什么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下一句是什么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上一句是什么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下一句是什么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上一句是什么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下一句是什么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上一句是什么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下一句是什么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上一句是什么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下一句是什么

〈罗汉院有新罗罗汉,堂中法鼓特大。上一句是什么

〈罗汉院有新罗罗汉,堂中法鼓特大。下一句是什么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上一句是什么

当年五月访庐山,下一句是什么

山翠溪声寝食间。上一句是什么

山翠溪声寝食间。下一句是什么

藤杖复随春色到,上一句是什么

藤杖复随春色到,下一句是什么

寒泉顿与客心闲。上一句是什么

寒泉顿与客心闲。下一句是什么

岩头悬布煎茶足,上一句是什么

岩头悬布煎茶足,下一句是什么

峡口惊雷泛叶悭。上一句是什么

峡口惊雷泛叶悭。下一句是什么

待得前村新雨遍,上一句是什么

待得前村新雨遍,下一句是什么

扁舟应逐好风还。上一句是什么

扁舟应逐好风还。下一句是什么

忆自栖贤夜入城,上一句是什么

忆自栖贤夜入城,下一句是什么

道边兰若一僧迎。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