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霸州司理翟曼》

时间: 2025-01-06 04:52:46

大梁能赋客,边郡系囚曹。

官职不相称,声名终自高。

试观为吏苦,应过读书劳。

努力事初宦,尺丝无厌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霸州司理翟曼
作者:苏辙

大梁能赋客,
边郡系囚曹。
官职不相称,
声名终自高。
试观为吏苦,
应过读书劳。
努力事初宦,
尺丝无厌缫。

白话文翻译

送别在大梁的朋友,边远地区的官员也是受困于职务。虽然官职不相称,但声名终究会自然而然地高扬。试想那些为官的辛苦,应该比读书的劳累还要多。努力在初入官场时,丝毫不肯满足。

注释

字词注释:

  • 赋客:指能写诗的客人。
  • 边郡:边远的郡县。
  • 系囚:被囚禁的人。
  • 官职:官员的职务。
  • 声名:名声,声誉。
  • 试观:试着观察。
  • 为吏:做官的生活。
  • 尺丝无厌缫:比喻对权力和富贵的追求没有尽头。

典故解析:

  • 大梁:指的是当时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文采。
  • 边郡:隐喻边缘地区的艰辛与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受到儒学熏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翟曼之际所作,翟曼即将赴任边郡,苏辙在诗中表达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官场艰辛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霸州司理翟曼》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友人的祝愿,既表现了对其前程的期待,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苏辙的诗风淳厚,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

首句“大梁能赋客”,描绘了大梁作为文化中心的繁华,紧接着“边郡系囚曹”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官场的艰辛与不易。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踏入官场的忧虑与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通过“试观为吏苦,应过读书劳”来反映为官的辛苦,认为做官的艰辛远超于读书的劳累。最后一句“努力事初宦,尺丝无厌缫”则强调了在初入官场时的努力与追求,暗示着对权力的无尽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既有对朋友的祝福,又有对官场生活的深刻警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梁能赋客:大梁能吸引文学才子。
  2. 边郡系囚曹:边远的郡县让人感到受困。
  3. 官职不相称:官职与才能不相匹配。
  4. 声名终自高:最终声名会自然而然地高扬。
  5. 试观为吏苦:试试看做官的苦楚。
  6. 应过读书劳:想必辛苦超过读书的劳累。
  7. 努力事初宦:努力于刚进入官场的阶段。
  8. 尺丝无厌缫:对权力的追求没有尽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大梁与边郡,突出官场的艰辛。
  • 比喻:用“尺丝无厌缫”比喻对权力的无尽追求,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朋友的关怀。作者在送别中既期待朋友能有所成就,又深知官场的艰辛和对名利的无尽追求,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梁:象征繁华与希望。
  • 边郡:象征艰辛与困境。
  • 官职:象征权力与责任。
  • 声名:象征名声与成就。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士人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梁能赋客”中的“大梁”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乡村
    • B) 都城
    • C) 边郡
  2. “尺丝无厌缫”中的“缫”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工艺
    • B) 一种情感
    • C) 一种植物
  3. 诗中提到的“读书劳”主要指的是?

    • A) 学习的艰辛
    • B) 读书的乐趣
    • C) 官场的乐趣

答案:

  1. B) 都城
  2. A) 一种工艺
  3. A) 学习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李白
  • 《赠卫八处士》- 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辙《送霸州司理翟曼》李白《送友人》:两首诗都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苏辙更注重对官场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朋友之间的情谊与豪情。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的共同关怀与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苏辙及其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