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

时间: 2025-01-04 08:54:06

吾今两鬓已成丝,每每逢春独自悲。

最恨秋千无力上,风流不比少年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千
吾今两鬓已成丝,
每每逢春独自悲。
最恨秋千无力上,
风流不比少年时。

白话文翻译:

我现在两鬓已经白了,每当春天来临时,总是独自感到悲伤。最恨那秋千无力再上,风流的年华比不上年轻时。

注释:

  • 吾今:我现在。
  • 两鬓已成丝:两侧的头发已经变白,形容年纪已大。
  • 每每:每次、总是。
  • 逢春:遇到春天。
  • 独自悲:独自感到悲伤。
  • 最恨:最痛恨。
  • 秋千:传统的儿童玩具,也象征着年轻时的欢乐。
  • 无力上:没有力气再去玩(秋千)。
  • 风流:风采、情韵。
  • 不比:无法相比。
  • 少年时:年轻的时候。

典故解析:

“秋千”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象征青春与欢乐,正如诗中所表达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年轻时的活力与风流已不再,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桂,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具有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年长之时,面临青春逝去的感慨,结合春天的生机与自身的衰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及对往日风华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在春天这个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中,感到的却是孤独和悲伤。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出诗人青春已逝的现实,"两鬓已成丝"不仅是年纪的象征,更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惋惜。而“最恨秋千无力上”则将“秋千”这一意象与诗人的青春、欢乐相联系,表达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痛惜。整首诗在简单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人对年轻时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今两鬓已成丝:诗人自述,年华已去,白发如丝,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每每逢春独自悲:每当春天来临,自己感到孤单与悲伤,暗示春天本应带来欢乐,却因孤独而愁苦。
  3. 最恨秋千无力上:表达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无法再享受年轻时的乐趣。
  4. 风流不比少年时:对比年轻时的风采,感叹如今的无能为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少年时”和“无力上”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感慨。
  • 象征:秋千象征着年轻时的欢乐与活力。
  • 夸张:通过“每每逢春独自悲”夸大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现了人对时间的思考与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千:象征青春、欢乐与自由的象征。
  • :象征希望与生机,但在诗中却引发孤独的情感。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自己的头发做了怎样的描述?
    A. 黑色 B. 金色 C. 白色 D. 红色

  2. 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欢乐与青春 C. 孤独 D. 战争

  3. 诗人每当逢春时的感觉如何?
    A. 高兴 B. 悲伤 C. 平静 D. 激动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俞桂的对比在于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显得细腻与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