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趁得东风汗漫游》
时间: 2025-01-01 12:3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趁得东风汗漫游
辛弃疾 〔宋代〕
趁得东风汗漫游。见他歌後怎生愁。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眉黛敛,眼波流。十年薄幸谩扬州。
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
白话文翻译:
趁着东风的时节,我尽情游玩。见到他唱歌后,我怎能不感到愁苦呢?
事情就像春天的芳草永远存在,而人却像浮云一样,影子不再留存。
她的眉头轻轻皱起,眼波流转。十年来,我在扬州的薄幸生活,真是徒劳无益。
明天,我将乘着短桨,穿着轻薄的衣衫去追寻梦境,只在溪南的罨画楼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趁得:趁着,借助。
- 汗漫游:畅快地游玩。
- 芳草:指春天的草,象征青春常在。
- 浮云:比喻人事变幻无常。
- 眉黛:指女儿的眉毛。
- 眼波流:眼神流动,形容神态妩媚。
- 薄幸:薄情无义。
- 短棹:短桨,舟船的桨。
- 罨画楼:山水画楼,形容楼阁的美丽。
典故解析:
“罨画楼”是指南宋时期著名的风景楼阁,常用来象征美丽的景致和怀旧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常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人生遭遇与历史变化深感失落之时,抒发了他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以及对时事的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
《鹧鸪天·趁得东风汗漫游》展示了辛弃疾对往昔青春的怀念与对今生无奈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趁得东风汗漫游”引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随之而来的“见他歌后怎生愁”则表明了内心的矛盾与忧愁。这里,歌声似乎唤起了他对过去的思念,使得游玩变得不再轻松。
接下来的“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通过“眉黛敛,眼波流”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似乎在描绘一个他曾经深爱的人,同时也暗含了对爱情的失落感。
最后的“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将回忆与理想结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实现的惆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青春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辛弃疾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趁得东风汗漫游:利用东风,享受洒脱的游玩时光。
- 见他歌後怎生愁:听到他唱歌后,心中生出愁苦。
- 事如芳草春长在:事情如春天的芳草般常青,象征美好的回忆。
- 人似浮云影不留:人如浮云般变幻,无法留下痕迹。
- 眉黛敛,眼波流:描写女子的眉目,蕴藏情感。
- 十年薄幸谩扬州:十年来的薄情生活,充满无奈与遗憾。
- 明朝短棹轻衫梦:明天将乘短桨,穿轻衣,追逐梦境。
- 只在溪南罨画楼:梦境仅在溪南的美丽楼阁中。
修辞手法:
- 对比:春草与浮云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无情。
- 比喻:用“浮云”比喻人的短暂与变幻。
- 拟人:赋予事物(如草、云)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与生机。
- 芳草:代表青春与美好回忆。
- 浮云:象征生活的变迁与短暂。
- 眉黛、眼波:细腻的情感与美的象征。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展现出诗人在面对青春与爱情的感伤时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趁得东风汗漫游”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游玩
B. 秋天的思念
C. 夏天的狂欢 -
“事如芳草春长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B. 对青春的向往
C. 对现状的满足 -
诗中提到的“罨画楼”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现实的无奈
C. 爱情的消逝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
- 白居易《忆江南》:描绘美好景致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都有细腻与深刻之处,但辛弃疾的作品更具豪放与悲壮,李清照则更显柔美与细腻。两者的作品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的表达与艺术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