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

时间: 2025-01-17 10:40:03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

管领群臣来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原文展示: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白话文翻译:

在大堂上谋划的智囊团,战场上的勇猛将领挥舞着武器。
天时、地利和人和都具备,燕国可以出征,赵国也可以攻打。
今天的楼台像鼎一样稳固,将来我将披甲上阵,保卫山河。
全城的人都齐声歌唱《大风歌》,来庆贺我们的胜利。

注释:

  • 谋臣:指智囊、顾问。
  • 帷幄:指帐幕,形容在战前和战略的商讨。
  • 猛将:勇猛的将领。
  • 天时地利与人和:指天时、地理条件和人心的合适。
  • 燕可伐与曰可:指燕国可以出征,也可以攻打他国。
  • 楼台鼎鼐:形容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 剑履山河:比喻将来出征的豪情。
  • 大风歌:古代著名的歌谣,象征士气高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名将,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他的词以豪放、激昂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侵扰,辛弃疾在战场上经历了许多战争,情感激烈,诗中流露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词开篇描绘了在大堂上智囊团进行谋划的情景,结合了军事和政治的合力,展示出一种雄壮的氛围。接着提到“边头猛将干戈”,突显出将领的勇猛和决心。作者通过“天时地利与人和”描绘了理想的战斗条件,表现出一种自信和胜利的预感。

再者,诗中提到的“此日楼台鼎鼐”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肯定,也暗示了将来的希望与决心。最后,提到“管领群臣来贺”,表现出作者对未来胜利的期待和对国人团结的信心。整首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传达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现了辛弃疾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堂上谋臣帷幄:描绘在堂上进行战略商讨的智囊团。
  2. 边头猛将干戈:描写在战场上勇猛将领准备出征。
  3. 天时地利与人和:强调胜利的三个重要因素。
  4. 燕可伐与曰可:表明出征的决策,信心满满。
  5. 此日楼台鼎鼐:象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6. 他时剑履山河:表达将来保卫国家的豪情。
  7. 都人齐和大风歌:全城欢庆,士气高昂。
  8. 管领群臣来贺:展示出对胜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谋臣帷幄”和“猛将干戈”,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楼台鼎鼐”比喻国家的安稳。
  • 排比:用“天时地利与人和”加强胜利的条件。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体现了将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反映出辛弃疾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谋臣:智慧与策略的象征。
  • 猛将:勇敢与力量的象征。
  • 剑履:决心与行动的象征。
  • 楼台鼎鼐:稳定与繁荣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D. 苏轼

  2. 诗中“天时地利与人和”强调了什么? A. 诗的意境
    B. 胜利的条件
    C. 个人的奋斗
    D. 自然的力量

  3. “剑履山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决心
    C. 绝望
    D. 安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生命的热爱,但辛弃疾更强调策略和团结,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和抒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