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时间: 2025-01-01 18:1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在金色的湖面上转动,
像是镜子又被重新磨光。我举杯向月问,
嫦娥呀,白发让我感到无奈,该如何面对呢?
乘着风好好地去,飞向那万里长空,
俯视那壮丽的山河。
如果把那桂树的影子削去,人们说那样清亮的月光会更多。
注释:
- 一轮秋影:指的是明亮的月亮。
- 金波:指湖面波光粼粼,像金色的波浪。
- 飞镜:形容月亮如飞镜般明亮。
- 姮娥:嫦娥,月宫的仙女,古代传说中月亮的住处。
- 长空万里:形容天空辽阔无边。
- 斫去:削去、去掉。
- 桂婆娑:指桂树摇曳的影子。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她因吞食仙药而飞升月宫。
- 桂树:象征着中秋节与月亮相关的文化,桂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月亮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名将。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中秋之夜,反映了诗人对月亮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更寄托了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词作。词的开头,以“秋影转金波”描绘出中秋夜的美丽景象,月光在水面上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把酒问姮娥”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无奈,白发像是对他青春的嘲讽,令人倍感惆怅。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深思。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是对自由的渴望,诗人希望能飞向那无边的天空,俯视大地的壮丽,体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最后一句“斫去桂婆娑”则是对月亮本身的思考,暗示着人们追求的美好常常被现实的苦涩所掩盖。
整首词中,辛弃疾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将个人的思考与大自然的景象巧妙结合,展现了他对生命、理想与自由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轮秋影转金波:描绘了中秋夜明亮的月亮在水面上波动的景象,传达宁静美丽的意境。
- 飞镜又重磨:月亮像一面被磨光的镜子,再次显得明亮,寓意着美好的时光不断回归。
-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嫦娥象征着永恒的美,而白发则代表着衰老和失去的青春。
-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表达对自由和壮丽景色的向往,展现了词人豪放的情怀。
-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探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暗示着去掉表面的美丽,真实的光辉或许更为动人。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镜”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将白发描绘成欺人的角色,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乘风好去,长空万里”,体现了词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美丽、理想和梦幻,同时也是对时间和生命的反思。
- 桂树:传统中秋的象征,与月亮相互关联,传达了节日的气氛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把酒问姮娥”的意思是?
- A. 向月亮倾诉
- B. 与朋友畅饮
- C. 询问嫦娥的秘密
-
“乘风好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自由的渴望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同为豪放派词人,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辛弃疾则结合了个人的追求与对理想的渴望,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