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时间: 2025-01-01 17:47:06

细听春山杜宇啼。

一声声是送行诗。

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诵北山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弃疾的《浣溪沙 其二 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朝来白鸟背人飞。对郑子真岩石卧,
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山中,细细聆听杜鹃鸟的啼鸣。
那一声声的啼叫,仿佛是在为我送行。
今天早晨,白鸟背着人飞向远方。
我在郑子真那儿的岩石上卧着,
趁着陶渊明的菊花盛开的时节。
而如今,北山的风景可以吟诵了。

注释:

  • 杜宇:古代对杜鹃鸟的称呼,常被视为送别的象征。
  • 白鸟:指白色的鸟,象征自由与远行。
  • 郑子真:可能指的是郑思肖,诗人好友。
  • 陶元亮:指陶渊明,号元亮,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以描写菊花而著称。
  • 北山:指北方的山,可能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辛弃疾赴任的途中写的,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送别的情感。开篇的“细听春山杜宇啼”,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杜鹃的啼鸣不仅是自然之声,更是送别之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接着,诗中提到的“朝来白鸟背人飞”,则描绘了自由与远行的意象,突显了人生的无常。

在“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中,诗人借助著名诗人的意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陶渊明的菊花代表了高洁与隐逸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种联想,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结尾“而今堪诵北山移”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回忆的依恋,尽管身处异地,心中依然惦念着北山的风景。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听春山杜宇啼:在春天的山中,细心听杜鹃鸟的啼鸣,传达出宁静与思绪的结合。
  2. 一声声是送行诗:杜鹃的啼鸣如同送行的诗句,暗含离别之情。
  3. 朝来白鸟背人飞:早晨的白鸟飞翔,象征着远行和自由。
  4. 对郑子真岩石卧:在朋友郑子真家中,卧于岩石上,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
  5. 趁陶元亮菊花期:借陶渊明的菊花盛开之时,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6. 而今堪诵北山移:现在可以吟诵北山的风景,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啼鸣比作送行的诗,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白鸟背人飞”和“郑子真岩石卧”,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情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和故乡的眷恋,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送别与春天的到来。
  • 白鸟:代表自由和远行的象征。
  • 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迎 C. 回忆

  2. “白鸟背人飞”中的白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友谊 C. 时间

  3. 诗中的“陶元亮”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浣溪沙 其二》与李白的《送友人》均涉及送别主题,但辛弃疾更多地融入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情壮志与离别的悲壮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