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园醉宿二首》

时间: 2025-01-19 15:35:48

荼醾叶暗石床平,醉倚池台午影清。

洗酌更尝桑落味,推窗忍听栗留声。

能仁寺里塔孤立,见易园中人独行。

此地酬春谁得共,东方月上酒船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荼醾叶暗石床平,
醉倚池台午影清。
洗酌更尝桑落味,
推窗忍听栗留声。
能仁寺里塔孤立,
见易园中人独行。
此地酬春谁得共,
东方月上酒船横。

白话文翻译:

在荼醾树叶的阴影下,石床显得平坦而宁静,
我醉倚在池台上,午后的影子显得格外清晰。
洗净酒杯再尝桑树上落下的果实的滋味,
推开窗户,忍不住想听那栗树留下的声音。
能仁寺的塔孤立在那儿,
在易园中我看到一个人独自行走。
在这个地方,春天的欢愉谁能与我共享呢?
东方的月亮升起,酒船在水面上横斜。

注释:

  • 荼醾:一种植物,常见于南方,叶子茂密,夏天可提供阴凉。
  • 石床:指石制的床铺,通常用于山中或寺庙。
  • 洗酌:洗净酒杯,酌酒。
  • 桑落味:指桑树上的果实,成熟时掉落,味道可口。
  • 能仁寺:一个寺庙名,可能是作者所处地点的实际存在。
  • 栗留声:栗树的果实掉落时发出的声音。
  • 酒船:酒的容器,这里引申为喝酒的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在岳园中醉酒,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岳园醉宿二首》是一首充满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诗人醉卧于池台之旁,感受着春日的气息。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荼醾树的阴影、石床的平坦、酒的滋味,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与惬意。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逐渐意识到孤独的存在,能仁寺的孤塔和园中独行的人影,暗示着内心的孤寂与对同伴的渴望。最后一句“东方月上酒船横”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惆怅推向高潮,酒船的横斜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漂泊。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荼醾叶暗石床平:描绘出阴影下的宁静环境,暗示诗人正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
  2. 醉倚池台午影清:表达醉酒后的惬意与午后清晰的景象。
  3. 洗酌更尝桑落味:细致描写品酒与尝果的乐趣,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4. 推窗忍听栗留声:表现对自然声音的留意,暗含对孤独的思考。
  5. 能仁寺里塔孤立:引入能仁寺,构建出孤独的意象,表明诗人内心的孤寂。
  6. 见易园中人独行:暗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并不是孤身一人,却又感到无比的孤独。
  7. 此地酬春谁得共:抒发对春天的欣赏与无奈,渴望能够与人分享这一美好。
  8. 东方月上酒船横:月亮的升起象征着夜的到来,酒船的横斜则暗示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酒船”比喻人生的过程,体现酒与人生的关系。
  • 对仗:如“能仁寺里塔孤立,见易园中人独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使得自然与人的情感更加贴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反映了对友谊和共鸣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荼醾:象征着自然的繁盛与宁静。
  • 石床:代表着一种简朴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 :象征生活的欢乐与惆怅。
  • 月亮:代表着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能仁寺”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繁华
    • D. 友情
  2. “洗酌更尝桑落味”中的“桑落味”指的是?

    • A. 酒的味道
    • B. 桑树果实的味道
    • C. 春天的味道
    • D. 自然的味道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岳园醉宿二首》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情感,但董嗣杲的诗更强调自然景色与内心的静谧,而李白则通过酒来抒发情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