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步月不知子城已闭因托宿赵义斋宅》
时间: 2025-01-19 13:44:59意思解释
越城步月不知子城已闭因托宿赵义斋宅
原文展示
晚步初月高,忘却子城闭。
客楼枕新荷,几夜香袭袂。
羸骸奔走倦,不拟尚凝滞。
白面佳少年,塞途莫胜计。
低颜谢许可,不甘暗拭涕。
穷迫傍人篱,傍篱车奴隶。
风采就衰惫,心孔转昏翳。
见舟思江湖,怀隐睨松桂。
故人立霄汉,敢诧平生契。
兹时进退难,假宿义斋第。
官桥醉尉多,大惧获重戾。
徘徊益羁愁,愈痛乏边际。
谗毁那能免,失拥文侯篲。
身如被酒酣,心类垂旒缀。
嗟嗟文不续,有学谩经济。
逆行且倒施,犹幸舌未敝。
月西黯蓬莱,城乌声更厉。
借榻逢可人,度夜等匏击。
履险复自笑,汩没信此世。
愿逢阳明仙,餐霞度千岁。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初升的月亮高挂在空中,我忘记了子城已经关闭。客楼靠着新开的荷花,几夜的香气袭来,令我衣袂飘飘。疲惫的身躯在奔走中已然倦怠,不再想继续停留。面容俊美的少年,途中的困境让我无计可施。低下头向他道谢,不愿意在暗处拭去眼泪。穷困潦倒,只能依偎在他人篱笆旁,旁边是车夫和奴隶。曾经的风采如今已渐渐衰退,心中似乎被昏暗笼罩。看到舟船,我思念江湖,隐秘的目光瞥向松树和桂花。故友如同高悬于云端,竟然让我惊讶于平生的交情。这时进退两难,借宿在义斋的宅子里。官桥上喝醉的士兵众多,生怕会遭遇重大的过错。徘徊之间愈加愁苦,痛苦似乎没有尽头。谗言诋毁如何能免,失去了文侯的庇护。身子如同酒醉,心境如同悬挂的帷幔。唉,文采不再,学问却徒劳无益。逆流而行,甚至倒退,幸好舌头尚未受损。月光西沉,蓬莱也显得暗淡,城中乌鸦的叫声更显得凄厉。借宿在可人的身边,夜晚等待着敲打匏器的声音。行走在险境中我却自嘲,已然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愿能遇见阳明仙,品尝霞光,长生千岁。
注释
- 子城:古城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意指关门闭城。
- 羸骸:形容瘦弱的身体。
- 塞途:指困顿的境地。
- 义斋:指赵义斋的家,可能是一个文人聚集之地。
- 官桥: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桥梁,和官员相关。
典故解析
- 阳明仙:指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创始人,常被认为是哲学和道德的化身,诗中提到愿逢其人,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而沉郁。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外游历途中,因城门关闭而滞留于友人家中,情感复杂,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漫步的情景,反映出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晚步初月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随着诗的深入,情感的层次逐渐丰富,既有对友人的依赖,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反复出现的“羸骸”和“倦”,表达了作者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无奈,尤其是在“穷迫傍人篱”中,透出一丝无力感和对社会地位的思考。这种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带有一丝哲理的深度。
在对友谊的描写中,特别是“故人立霄汉,敢诧平生契”,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惜。而“愿逢阳明仙,餐霞度千岁”则是对理想人生的美好向往,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既有感伤的基调,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晚步初月高:傍晚时分,初升的月亮高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忘却子城闭:沉浸在美好景象中,忘记了城门已经关闭,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
- 客楼枕新荷:在朋友的客楼中,恰好靠在新开的荷花旁,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几夜香袭袂:几夜的荷花香气缠绕着衣袂,表现了自然美的吸引力。
- 羸骸奔走倦:经过长途跋涉,身体疲惫不堪,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羸骸”比喻身体的疲惫,形象生动。
- 对仗:如“见舟思江湖,怀隐睨松桂”,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引导作者对人生的反思。
- 荷花:代表着美好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 舟船:引发对江湖的思念,象征着自由与流浪的心情。
- 阳明仙:理想人格的象征,寄托着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城”指的是?
- A. 一座城池
- B. 一个朋友的家
- C. 一种情感
-
作者愿望中的“阳明仙”代表什么?
- A. 对理想的追求
- B. 一位朋友
- C. 一种生活方式
-
诗中“羸骸奔走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疲惫
- B. 兴奋
- C. 忧伤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将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以月亮为意象,但情感基调不同,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董嗣杲则是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赏析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