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葛秋岩
董嗣杲 〔宋代〕
云翁独栖冷翠谷,
三月不出令人疑。
圆通老僧远相报,
病中忍冻更忍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隐士(被称为“云翁”)独自栖居在寒冷的翠绿山谷里,已经三个月没有出门,这让人感到疑惑。远方的老僧(“圆通老僧”)向他传达了消息,即使在生病中,他也忍受着寒冷和饥饿的折磨。
注释:
- 云翁:指隐士,常用来称呼那些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的人。
- 冷翠谷:形容环境寒冷且绿意盎然的山谷。
- 三月不出:指隐士在山谷中不出门,时间久了让人感到疑惑。
- 圆通老僧:老和尚,可能是指某位高僧,以“圆通”形容其智慧和高深的修行。
- 忍冻更忍饥:在生病的情况下,依然忍受寒冷和饥饿,表现出隐士的坚韧与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是宋代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董嗣杲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与葛秋岩的友谊背景下创作,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关心。隐居于山林是许多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反映出对当时繁杂社会的逃避。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隐士在冷翠山谷中的孤独生活,以及他在艰难条件下的忍耐与坚持。诗的开头以“云翁独栖冷翠谷”引入,直接描绘了隐士的居住环境,给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感觉。接着提到“三月不出令人疑”,不仅表现出隐士与世隔绝的状态,也引发读者对他生活的思考与关心。这种隔绝与孤独的状态在后面通过“圆通老僧远相报”得到缓和,老僧的消息传递出一种温暖的联系,尽管身处困境,依然有人关心他。
最后两句“病中忍冻更忍饥”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隐士的坚韧与执着,尽管生活艰难,他依然选择忍耐,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坚持。这种精神不仅反映了隐士生活的艰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内心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翁独栖冷翠谷”:描绘隐士的孤独与环境的冷清,暗示其生活的清苦。
- “三月不出令人疑”:强调隐士的隐逸生活,产生的疑问引发他人对其生活状态的关注。
- “圆通老僧远相报”:引入外部联系,表现出即使在孤独中也有他人的关心。
- “病中忍冻更忍饥”:突显隐士的坚韧与苦难,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忍冻更忍饥”,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冷翠谷、老僧等意象营造出隐逸的氛围,深化了诗的主题。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孤独却不失尊严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云翁:象征着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冷翠谷:代表艰苦的生活环境,富有自然的美感。
- 圆通老僧:象征着智慧与关怀,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忍冻与忍饥:体现出生命的坚韧与执着,象征着对理想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云翁”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隐士
- C. 老僧
- D. 山谷
-
诗中提到的“圆通老僧”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关怀与智慧
- C. 病痛
- D. 忍耐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孤独
- B. 忍耐与追求理想
- C. 自然
- D. 友谊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写的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赠葛秋岩》与陶渊明的《饮酒》系列,二者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董嗣杲更侧重于隐士的艰苦与忍耐,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好。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传记》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