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六首 其一 惜春之一》

时间: 2025-01-19 21:59:22

三径蔷薇没草长,夜阑新月小、洒微光。

荼蘼开在老池塘。

春一缕、含在蕊中央。

人坐石阶凉。

看花凋谢了、剩残香。

不堪折却缀衣裳。

更别说、饰我女儿妆。

意思解释

小重山六首 其一 惜春之一

原文展示:

三径蔷薇没草长,夜阑新月小洒微光。
荼蘼开在老池塘。春一缕含在蕊中央。
人坐石阶凉。看花凋谢了剩残香。
不堪折却缀衣裳。更别说饰我女儿妆。

白话文翻译:

在三条小径上,蔷薇花已经凋谢,草丛却愈发茂盛。夜深时分,新月微微洒下柔和的光辉。荼蘼花正盛开在古老的池塘边,春天的一缕气息藏在花蕊的中央。人坐在石阶上感到一丝凉意,看着花儿凋零,留下一点残香。真不忍心去折下花朵来装饰衣裳,更别提用于妆饰我的女儿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蔷薇: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 荼蘼:一种白色的小花,常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石阶:指用石头铺成的台阶,暗示环境的宁静和自然。

典故解析: “荼蘼”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含有对春天的无限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其作品常围绕生命、自然和情感,风格细腻,富有观察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惋惜之情,反映了自然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中描绘了蔷薇的凋谢与草的茂盛,形成了一种生与死、繁华与凋零的对比。新月的微光映照了夜的静谧,使人不禁沉浸在思考中。荼蘼花的开放象征着春天的最后一缕气息,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

坐在石阶上的人,面对花香的残留,内心充满惆怅。对花的留恋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慨,更是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不舍。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气息,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径蔷薇没草长:蔷薇花凋谢,草却长得茂盛,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生命的延续。
  • 夜阑新月小洒微光:夜深时分,新月的微光勾勒出寂静的夜色,为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荼蘼开在老池塘:古老的池塘中开着荼蘼花,既是自然的美丽,也是时间的见证。
  • 春一缕含在蕊中央:春天的气息藏在花蕊中,暗喻着春天的最后一丝温存。
  • 人坐石阶凉:人在石阶上感受到凉意,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思索的情绪。
  • 看花凋谢了剩残香:目睹花朵凋谢,留下的香气令人感伤。
  • 不堪折却缀衣裳:不忍心折花来装饰衣裳,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更别说饰我女儿妆:更不必提用花装点女儿的妆容,暗示对纯真与美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赋予花朵情感,使其具有人类情感的投射。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传达了珍惜当下、感恩生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象征青春与爱,代表着美好的瞬间。
  • 荼蘼:春天的尾声,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结束。
  •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荼蘼”指的是什么花?

    • A. 玫瑰
    • B. 荼蘼
    • C. 菊花
  2. 诗人坐在什么地方感受到凉?

    • A. 草地
    • B. 石阶
    • C. 河边
  3.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
    • B. 未来
    •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崔荣江的《小重山六首 其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珍惜,但崔荣江的作品更多体现出对春天的失落感,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过往情感的缅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选》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