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1:53:34

微雪疏疏下凤城,今年寒较甚、近清明。

小桃花落扑帘旌。

东风峭,偏倚柳青青。

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

鸟啼频劝曳筇行。

花如旧,头白去年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雪疏疏下凤城,今年寒较甚近清明。小桃花落扑帘旌。东风峭,偏倚柳青青。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鸟啼频劝曳筇行。花如旧,头白去年人。

白话文翻译

微微的雪花在凤城上稀稀疏疏地飘落,今年的寒冷比往年更甚,临近清明时节。小桃花瓣纷纷落下,扑打着帘子和旌旗。东风凛冽,偏偏依靠在青翠的柳树旁。雨后淡淡的云霞升起,我在小窗前贪恋着这短暂的晴朗时光,摊开书本。鸟儿频频啼叫,劝我拿起拐杖出行。花还是那样美丽,然而去年的人已是白头。

注释

  • 微雪:指轻微的雪。
  • 凤城:指古代的城市名,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清明:指清明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象征春天的来临。
  • 帘旌:帘子和旌旗,表示春日的景象。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
  • 澹霞:指雨后的清新天空,淡淡的云彩。
  • 摊书:摊开书本,表示静心阅读。
  • 筇行:指手持拐杖出行。

典故解析

  •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体现了对生命的追思。
  •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桃花象征着爱情和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冬末春初,诗人借助自然的变迁,反映了个人的感受与情感,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小重山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去春来的景象,诗人在微雪中回首往年,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首句“微雪疏疏下凤城”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凄凉感,随着节气的变化,寒冷的气息愈加明显,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小桃花的落下,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的追忆。

“雨过澹霞生”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象,诗人贪恋于这短暂的宁静,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珍视。鸟鸣的频繁,似乎在劝说诗人走出门外,享受春日的轻松与闲适。然而,诗的结尾“花如旧,头白去年人”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尽管花依旧盛开,人却已白头,生动地体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雪疏疏下凤城:轻轻的雪花在凤城上飘落,描绘出一个寒冷而美丽的冬日景象。
  2. 今年寒较甚近清明:今年的寒冷比往年更为明显,临近清明节,暗示了季节的交替。
  3. 小桃花落扑帘旌:小桃花瓣纷纷落下,扑打着窗帘和旌旗,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气息。
  4. 东风峭,偏倚柳青青:东风依然寒冷,却让青柳愈加娇嫩,表现了春风的特质。
  5. 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雨后天晴,霞光淡淡,诗人在小窗前贪恋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6. 鸟啼频劝曳筇行:鸟儿啼叫,似在劝说诗人出门,享受春光。
  7. 花如旧,头白去年人:花依旧盛开,但人已白头,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与春暖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拟人:鸟儿的啼叫被赋予了劝说的角色,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如“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雪:象征着冬天的寒冷与恬静。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东风:春天的使者,带来温暖和希望。
  • 鸟啼: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呼唤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个?

    • A. 春分
    • B. 清明
    • C. 立夏
  2. 诗人在哪种天气下感慨时光流逝?

    • A. 暴风雨
    • B. 微雪
    • C. 烈日
  3. “花如旧,头白去年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清明
  2. B. 微雪
  3.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而李慈铭的《小重山》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反映了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关注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慈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