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

时间: 2025-01-04 08:13:41

背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

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

偶来心意静,尘虑如扫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背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
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
偶来心意静,尘虑如扫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寺庙景象。诗人背对着喧闹的市街,面朝山色,平视着白云。渔舟在溪流上唱歌,游人站在栏杆边听得见。俯视檐下的翠柏显得瘦弱,篱笆上秋天的果实也挂满了藤蔓。偶然来到这里,心中感到宁静,尘世的烦恼仿佛都被一扫而光。

注释

  • 背市:背对着市街。
  • 平目:平视、目视。
  • 渔舟:指在溪流上游玩的渔船。
  • 栏边:栏杆边,指游人驻足之处。
  • 俯檐:俯视屋檐下。
  • 翠柏:青翠的柏树。
  • :一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常指秋实。
  • 偶来:偶然来到。
  • 心意静:心情宁静。
  • 尘虑如扫坌:世俗的烦恼就像被扫除了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重视写实,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对开元寺的游览,背景中寺庙的宁静环境与市井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向往清幽生活的心境。

诗歌鉴赏

《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通过描绘一幅宁谧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诗的开头“背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直接引入诗人所处的环境,背对市街的喧闹,转而面对的是静谧的山色和悠然的白云,展现了一种超脱俗世的情怀。

接下来的“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则通过描写身边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渔舟的歌声和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不仅在描绘风景,更是在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律动。诗人俯视屋檐下的翠柏,似乎在感叹生命的脆弱,而秋天的果实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这种对比使得诗意更加深刻。

最后,“偶来心意静,尘虑如扫坌”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偶然来此,心境宁静,尘世的烦恼仿佛被一扫而光。这种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相辅相成,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背市面山色:背对市场,面朝山色,暗示诗人远离喧嚣,寻求心灵的安宁。
  2. 平目观白云:平静地注视天上的白云,象征着心境的平和。
  3. 渔舟溪上歌:渔舟在溪上歌唱,体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4. 游客栏边闻:游客在栏边听歌,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5. 俯檐翠柏瘦:俯视屋檐下的翠柏,暗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6. 蔓篱秋实蕡:秋天的果实挂满篱笆,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7. 偶来心意静:偶然来到这里,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8. 尘虑如扫坌:尘世的烦恼如同被扫除,体现出心灵的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隐喻,表现内心的平静。
  • 对仗:如“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白云”、“翠柏”、“秋实”等意象,表达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哲理。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山水和生活场景,传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
  2. 渔舟:代表自然生活的乐趣。
  3. 翠柏: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4. 秋实:象征丰收与成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背市”是指什么?
    A. 面对市场
    B. 背对市场
    C. 市场的喧闹
    D. 市场的宁静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宁静的感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望岳》:表达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体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