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透过朦胧的晨雾,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栏杆下的萱草还覆盖着霜。我认得你家门上的雪,容易知道的事情却难以忘怀。
注释:
- 曈眬:形容阳光初升时的朦胧状态。
- 萱丛:指萱草,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母亲。
- 卧霜:指萱草上覆盖着霜。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认得君家门上雪”可能暗示了诗人对某人家的熟悉和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春天清晨,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某人家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一个清晨,诗人看到阳光透过晨雾,萱草上还覆盖着霜,联想到某人家的景象,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曈眬晓日”和“栏下萱丛尚卧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春日氛围。后两句“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家的深刻记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曈眬晓日漏春光”:描绘清晨阳光透过晨雾,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 “栏下萱丛尚卧霜”:栏杆下的萱草还覆盖着霜,形象地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
- “认得君家门上雪”:诗人认得某人家的门上雪,暗示了对这家的熟悉和记忆。
- “易知何事却难忘”:容易知道的事情却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曈眬晓日”比喻清晨阳光的朦胧状态。
- 拟人:“萱丛尚卧霜”赋予萱草以人的状态,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家的深刻记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曈眬晓日:象征清晨的朦胧和春天的气息。
- 萱丛尚卧霜:象征春寒料峭的景象。
- 君家门上雪:象征对某人家的熟悉和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曈眬晓日”形容的是什么? A. 清晨阳光的朦胧状态 B. 傍晚的阳光 C. 夜晚的月光 答案:A
-
“萱丛尚卧霜”中的“萱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草本植物 C. 一种花卉 答案:B
-
诗中的“认得君家门上雪”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对某人家的陌生 B. 诗人对某人家的熟悉和记忆 C. 诗人对雪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和人二首 其二》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