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8 23:3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日樵苏下山去。山头九月雪一尺,山民燃薪当襦裤。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吹过洛川的渡口,水色碧绿,沙滩寒冷,白鹭在空中飞翔。水波之上,人们正在砍伐树木,准备做成梁木,夕阳下,砍柴的人下山归去。山头上,九月已经积雪一尺深,山民只能燃烧木柴来取暖,当作衣物。贫瘠的田地收成微薄,妇人和孩子都在饥饿中,年底的严寒如何能够度过。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
- 洛川:指洛河,流经河南洛阳。
- 白鹭:一种水鸟。
- 波头:水波的边缘。
- 伐木:砍伐树木。
- 樵苏:砍柴的人。
- 襦裤:古代的衣物,这里指衣物。
- 石田:贫瘠的田地。
- 妇子:妇人和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首诗描绘了秋风中的洛川景象,通过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和面临的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洛川渡口的生动画面。诗中,“秋风萧萧”开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与“水碧沙寒”相呼应,形成了冷清的自然环境。白鹭的飞翔,增添了一丝生机,但随后的“波头伐木”和“落日樵苏”则揭示了人们的辛勤劳作。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山头九月雪一尺”和“山民燃薪当襦裤”的描写,展现了山民的贫困和无奈。最后两句“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 首句“秋风萧萧洛川渡”,通过“萧萧”形容秋风,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第二句“水碧沙寒飞白鹭”,用“碧”和“寒”形容水和沙,与白鹭的飞翔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第三句“波头伐木欲成梁”,描绘了人们在波头砍伐树木的场景,暗示了人们的辛勤劳作。
- 第四句“落日樵苏下山去”,通过“落日”和“下山”描绘了砍柴人归家的情景,增添了诗的动感。
- 第五句“山头九月雪一尺”,用“一尺”形容雪的深度,突出了山区的严寒。
- 第六句“山民燃薪当襦裤”,通过“燃薪”和“当襦裤”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民的贫困。
- 第七句“石田收薄妇子饥”,用“石田”和“收薄”形容田地的贫瘠和收成的微薄,反映了农民的苦难。
- 第八句“岁晚苦寒安可度”,通过“岁晚”和“苦寒”表达了年底的严寒和农民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变迁。
- 白鹭:象征着自由和生机。
- 伐木:象征着辛勤劳作。
- 落日:象征着结束和归家。
- 雪:象征着严寒和困境。
- 燃薪:象征着贫困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风萧萧”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声 答案:A
-
“山民燃薪当襦裤”中的“燃薪”指的是什么? A. 燃烧木柴 B. 燃烧衣物 C. 燃烧食物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岁晚苦寒安可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喜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