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雨陂塘处处深,南风萧艾欲成林。道边拾穗行歌者,亦有丰年一饱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雨水的滋润,池塘处处水深,南风吹拂下,艾草茂盛几乎要形成树林。路旁拾穗边走边唱的人们,心中也怀有丰收年景的满足感。
注释:
- 陂塘:池塘。
- 萧艾:艾草,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 拾穗:捡拾收割后遗留在田里的谷穗。
- 行歌者:边走边唱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可能作于作者离开京城后的某次旅途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离开京城,远离政治中心后,对田园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池塘和南风中艾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丰饶。诗中的“过雨陂塘处处深”描绘了雨后的景象,池塘水深,充满了生机。“南风萧艾欲成林”则进一步以艾草的茂盛来象征自然的繁荣。后两句“道边拾穗行歌者,亦有丰年一饱心”通过对拾穗者的描写,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雨陂塘处处深”:雨后,池塘水深,处处充满生机。
- “南风萧艾欲成林”:南风吹拂下,艾草茂盛,几乎要形成树林。
- “道边拾穗行歌者”:路旁,拾穗的人们边走边唱。
- “亦有丰年一饱心”:他们心中也怀有丰收年景的满足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南风萧艾欲成林”中的“欲成林”赋予了艾草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
- 象征:艾草的茂盛象征自然的繁荣和丰收的年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期盼。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都充满了生机和喜悦,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丰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陂塘、南风、萧艾、拾穗、行歌者。
- 详细解释:陂塘象征自然的生机,南风带来温暖和生长,萧艾的茂盛象征自然的繁荣,拾穗和行歌者则代表了简朴的生活和对丰收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萧艾”指的是什么? A. 艾草 B. 萧条的艾草 C. 风吹动的艾草 D. 茂盛的艾草
- 诗中“道边拾穗行歌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孤独 C. 喜悦 D. 忧郁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政治的失望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田园诗,如《秋日田园杂兴》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描写。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隐逸山林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