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有感》

时间: 2025-01-04 06:47:46

习懒多成病,旬馀久覆杯。

帐中闻燕语,瓶里看花开。

医已肱三折,愁来肠九回。

何时得疏散,屐齿印苍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有感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习懒多成病,旬馀久覆杯。
帐中闻燕语,瓶里看花开。
医已肱三折,愁来肠九回。
何时得疏散,屐齿印苍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懒惰而导致健康问题的感慨。在病中,懒惰使我多病,已经有十天多了,杯子都覆在桌子上。帐篷里听见燕子的鸣叫,瓶子里看见花儿盛开。医生已经让我肱骨折了三次,愁苦又让我肠胃翻腾不已。什么时候才能放松心情,走出门外,踏上青苔留下鞋印呢?

注释:

  • 习懒:习惯于懒散。
  • 旬馀:十天以上。
  • 覆杯:杯子翻倒,暗示没有饮食。
  • 帐中:指卧室或病榻。
  • 燕语:燕子叫声,象征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瓶里看花开:象征病中只能欣赏花的开放,无法亲身体验。
  • 医已肱三折:医生多次对病情进行治疗。
  • 愁来肠九回:愁苦使得内心不安,肠胃不适。
  • 疏散:指放松心情,出门散步。
  • 屐齿印苍苔:鞋印留在青苔上,象征重回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经孙,字子英,号竹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因病卧床之际,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望及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燕鸣、花开的描写,展现出病中对春天生机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病中有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无奈和对生机的渴望。开篇的“习懒多成病”,直接点出病因,展现了懒惰对健康的侵蚀,紧接着“旬馀久覆杯”更是将病态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虽身处病榻,却仍能听见燕子的鸣叫、看见瓶中花开,体现出一种对外界生机的敏感。

“医已肱三折”一句,生动描绘了医生的频繁治疗,但也暗示了病情的严重与反复无常。而“愁来肠九回”则表达了诗人在病痛中的烦恼与愁苦,情感深沉而真切。最后一句“何时得疏散,屐齿印苍苔”,以问句结尾,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健康、回归自然生活的强烈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个人病痛的深切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命与自然的向往,展现出一种人性化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习懒多成病:懒散的习惯导致了健康问题。
  2. 旬馀久覆杯:病了十多天,连饮食都无法正常进行。
  3. 帐中闻燕语:听到外面燕子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4. 瓶里看花开:只能在病房中欣赏盛开的花朵,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5. 医已肱三折:频繁的治疗反映了病情的严重。
  6. 愁来肠九回:愁苦与内心的焦虑让人不安。
  7. 何时得疏散:渴望能走出病房,解除病痛的束缚。
  8. 屐齿印苍苔:期待在自然中留下生活的痕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懒惰比作病,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鸣叫和花开赋予生机,表现自然的活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病痛的描绘,表现了人对于健康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在逆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生机、希望。
  • :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屐齿:象征踏足自然、重返健康的愿望。
  • 苍苔:自然的元素,寓意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习懒多成病”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懒惰导致健康问题
    • B. 习惯于运动
    • C. 生活富裕
  2. 诗人在病中主要感受到什么?

    • A. 快乐
    • B. 无奈与愁苦
    • C. 满足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向往
    • B. 对他人的依赖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徐经孙与李白: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李白的情感更为激昂;而徐经孙则在病中展现出一种柔和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渴望。
  • 徐经孙与杜甫: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背景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苦难,而徐经孙则更多由个人情感出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经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