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01 10:22:23

高阁深源事竟然,漫夸夷甫不言钱。

名归青史怜他日,望重苍生忆往年。

入水牯牛空恋佛,舐丹鸡犬易登仙。

儒林声气禅林味,祇为人才惜此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深源事竟然,
漫夸夷甫不言钱。
名归青史怜他日,
望重苍生忆往年。
入水牯牛空恋佛,
舐丹鸡犬易登仙。
儒林声气禅林味,
祇为人才惜此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深远与人事的无常。高阁深处的往事已经尘封,夸耀的诗人却不提金钱的价值。名声归于青史,令人怜惜未来的日子;回望过去,苍生的重托历历在目。入水的牯牛空自追寻佛祖,舔舐的丹鸡犬却容易成仙。儒林中的声气和禅林的气韵,都是为了惜才而感到惋惜。


注释

  • 夷甫: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其个性豪放,常用夸张的方式表达情感。
  • 青史:历史书籍,通常指的是被后人铭记的伟大人物或事迹。
  • 牯牛:牛的一种,诗中用作意象,象征追求与执念。
  • 舐丹鸡犬:指的是舐舐丹鸡和犬,意为容易成仙的境地,表现出一种追求超脱的状态。
  • 儒林:指儒家学派的学者和其风气。
  • 禅林:指禅宗的修行者和其风气。

典故解析

  • 青史:指《史记》及其他历史文献,代表着被永载史册的伟业与人物。
  • 舐丹鸡:出处可追溯到古代道教文化,认为舐丹鸡可得道成仙,象征着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葆祺,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文见长,风格古朴,常常关注历史与人事的变迁,作品多表达对人才与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咏史》创作于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才流失和历史变迁的惋惜,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咏史》是一首深具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开篇的“高阁深源”引出深邃的历史,接下来的“漫夸夷甫不言钱”则揭示了诗人对浮华的厌倦,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与文化,而非物质财富。

“名归青史怜他日”一句,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过去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流露出一份对历史人物与事迹的崇敬与怜惜。接着,诗中提及入水的牯牛与舐丹鸡犬,这些意象则表明了对追求与超脱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超凡脱俗的理想追求。

最后两句“儒林声气禅林味,祇为人才惜此贤”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对人才的珍惜与惜才之心,表达了对贤人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事的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深源事竟然:高阁之上,深处的往事已成往昔,暗示历史的沉淀与无常。
  2. 漫夸夷甫不言钱:不必夸耀浮华的诗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金钱。
  3. 名归青史怜他日:名声最终被记录在青史中,令人怜惜未来的命运。
  4. 望重苍生忆往年:回首往昔,苍生对过往的重托难以忘怀。
  5. 入水牯牛空恋佛:象征追求与执念,表明一种对理想的执着。
  6. 舐丹鸡犬易登仙:暗示对超脱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渴望成仙的心态。
  7. 儒林声气禅林味:强调儒家与禅宗的文化底蕴,表明诗人的文化追求。
  8. 祇为人才惜此贤:对于人才的珍惜与惜才之情是诗的核心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牯牛”与“丹鸡犬”的比喻表达追求与超脱的主题。
  • 对仗:全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诗的气势,突显出诗人对历史与人才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回顾与对人才的珍惜,表现了对无常人事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与精神价值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历史的沉淀。
  • 青史:代表着历史的记忆与伟大人物的存在。
  • 牯牛:象征着追求与执念。
  • 丹鸡犬:象征着对超凡脱俗的向往。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代表了时代背景下对历史人物与文化精神的追求,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夷甫”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2. “名归青史”意味着什么? A) 被后人遗忘
    B) 被历史铭记
    C) 只关注金钱
    D) 不再存在

  3. 诗中“舐丹鸡犬”象征着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超脱的向往
    C) 忍受痛苦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李白
  2. B) 被历史铭记
  3. B) 对超脱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咏史》在对历史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而邵葆祺则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沉淀与人才的珍惜。

  • 《春望》同样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在面对动乱时的感慨与邵葆祺对历史人物的珍惜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中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