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九华山并引》
时间: 2025-01-14 11:3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溪电转失云峰,
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
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
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
百金归买碧玲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九华山的思念和追寻。清澈的溪水在云峰之间奔流而过,梦中仍然被那翠绿的景色所惊扰。五岭之外没有忧愁,九华山如今却只在我壶中所见。天池的水逐层下降,可以清晰地看到,玉女的窗户虚空中到处都是通透的景象。我怀念孤独的仇池,愿用百金买回那美丽的碧玲珑。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溪:指清澈的溪水。
- 电转:形容溪水的流动如电般迅速。
- 云峰:高耸在云雾中的山峰。
- 翠扫空:形容翠绿的颜色在空中飘荡。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山岭。
- 莫愁:没有忧愁。
- 千嶂:千山万岭。
- 九华:指九华山,著名的佛教胜地。
- 壶中:指壶中所装的景象。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
- 玉女:指天池边的神话人物或美丽女子。
- 仇池:可能指仇池山,象征孤独。
- 碧玲珑:美丽的玉石。
典故解析:
- 九华山:古代文人墨客常以九华山为题,象征清净和超脱的境界。
- 仇池:常用来形容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可能与个人经历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因思念名山大川而作,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的深切怀念。开篇的“清溪电转”描绘了溪水奔流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失云峰”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在“梦里犹惊翠扫空”中,作者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强烈向往与情感的流露。接下来的“五岭莫愁”和“九华今在一壶中”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心灵的孤独与对九华山的渴望。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最后两句“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更是将作者的孤寂与对美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深刻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溪电转失云峰:溪水快速流动,仿佛失去了云雾的笼罩。
- 梦里犹惊翠扫空:梦中依然被翠绿的山景所惊动。
- 五岭莫愁千嶂外:在五岭之外没有忧愁。
- 九华今在一壶中:九华山的美景如今只在我的壶中。
- 天池水落层层见:天池的水逐层下降,可以清晰可见。
- 玉女窗虚处处通:玉女的窗户虚空中到处都是通透的景象。
- 念我仇池太孤绝:怀念孤独的仇池山,感到太过孤绝。
- 百金归买碧玲珑:愿用百金买回那美丽的碧玲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的流动比作电,增强了诗的动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清溪电转”与“梦里犹惊”,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的是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溪:象征着生命与流动。
- 云峰:代表高远与自由。
- 九华山: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天池:代表着宁静与深邃。
- 碧玲珑:象征着珍贵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溪电转”形容的是: A. 溪水流动迅速
B. 溪水清澈透明
C. 溪水深不可测
答案:A -
作者在诗中对哪座山表示思念? A. 五岭
B. 九华山
C. 仇池山
答案:B -
“百金归买碧玲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美的追求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壶中九华山并引》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苏轼更加注重对个体情感的体现,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表达》
这些参考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苏轼的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