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红毛城》
时间: 2025-01-17 09:3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红毛城
作者: 陈慧 〔清代〕
回想当年匠石工,层层叠绕捲长风。
波流远去潮声急,山势飞来地脉雄。
几叶渔舟隐现里,数村烟火渺茫中。
而今一眺情何限,鹿耳沙鲲壮海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起当年的匠人们如何在风中堆砌石块,形成了如今的红毛城。波涛汹涌,潮水声急促,山脉雄伟,仿佛是大地的脉动。几只渔船在水面上若隐若现,远处村庄的炊烟在朦胧的晨雾中显得渺小而朦胧。如今我站在这里,眺望四周,心中感慨无穷,似乎鹿耳沙和鲲鹏都在壮丽的海东展翅高飞。
注释:
- 匠石工:指的是从事石材建筑的工匠。
- 层层叠绕:形容建筑物层层叠加,气势磅礴。
- 潮声急:指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形容潮水涌动之急迫。
- 地脉雄:比喻大地的山势雄伟。
- 渔舟隐现:几只渔船若隐若现。
- 烟火渺茫:形容村庄的炊烟在远处显得微弱而朦胧。
- 鹿耳沙、鲲:鹿耳沙是一处地名,鲲为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壮丽与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慧,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其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游历红毛城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歌鉴赏:
《登红毛城》是一首兼具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诗作,通过对红毛城的回忆,诗人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头部分回忆匠人们的辛勤付出,表现出对劳动者的敬意。接着描绘了海浪与山脉的壮丽景象,生动展现出自然的伟大与神秘。渔舟和村庄的描写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在最后一句中,诗人将视野放大,表达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与感慨,展现了壮阔的情怀与开放的眼界。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景象描写,结合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劳动的敬重。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历史的追忆中,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这种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的光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回想当年匠石工:诗人追忆过去的工匠,表达对其劳动的尊重。
- 层层叠绕捲长风: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及在风中摇曳的壮观。
- 波流远去潮声急:描绘海潮的急促,营造出动感。
- 山势飞来地脉雄:山脉的雄伟气势与大地的脉动相结合。
- 几叶渔舟隐现里:渔舟的依稀可见,表现出乡村的宁静。
- 数村烟火渺茫中:村庄的炊烟在远处显得微小,突出自然的广阔。
- 而今一眺情何限:表达了对当前境况的感慨与无限思绪。
- 鹿耳沙鲲壮海东:以壮丽的意象结束,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历史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波流远去”与“潮声急”,使诗句更加和谐,富有韵律感。
- 拟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景物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人类劳动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 匠石工:象征着人类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 潮声: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渔舟:寓意宁静与生活的安逸。
- 鹿耳沙、鲲:象征着梦想与远大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匠石工”是指什么?
- A. 渔民
- B. 工匠
- C. 农民
- D. 商人
-
诗中“波流远去潮声急”描写了什么?
- A. 风平浪静
- B. 海潮的汹涌
- C. 下雨
- D. 雪花飘落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愤怒
- C. 憧憬与壮丽
- D. 冷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思考,描绘了更为壮阔的景象。
- 《望庐山瀑布》:通过瀑布的景象传达出自然之美与人的渺小,意象上与《登红毛城》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探讨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