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纤月照阑干,愁心夜独看。
光流千嶂动,影入万松寒。
银汉何清浅,金波自渺漫。
临风旋起舞,乌鹊过林端。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月光照在栏杆上,我独自一人心生忧愁地望着夜空。
月光在千山之间流动,影子映入万松之中,显得分外寒冷。
银河是如此清浅,金色的波光漫无边际。
在微风中,我仿佛舞动起来,乌鹊在林间掠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纤月:细小的月亮,形容月光清细。
- 阑干:栏杆。
- 愁心:忧愁的心情。
- 千嶂:千山,形容山峦的层叠。
- 银汉: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 金波:金色的波光,形容水面的光辉。
- 临风:面对风,指在风中。
- 乌鹊:黑色的喜鹊,常象征吉祥。
典故解析:
- 银汉与金波:都与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有关,表现了古人对星空与水面美景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谦恒,清代诗人,生活于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善于捕捉自然景象和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对月,心生愁苦。诗中透露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及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反映了清代文人对月亮的崇敬与思索。
诗歌鉴赏:
《西乡对月》是一首典雅而情深的古诗,诗人在月光下独自凝视,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首句“纤月照阑干”描绘出月光照射在栏杆上的细腻景象,营造了一个幽静的夜晚氛围。紧接着,诗人提到“愁心夜独看”,可以感受到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光流千嶂动,影入万松寒”描绘了月光在山峦之间流动,影子投射到松树上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与诗人的细腻观察。这里的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而“银汉何清浅,金波自渺漫”,则通过对银河和水面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广阔与诗人内心的渺小,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渺小。最后一句“临风旋起舞,乌鹊过林端”则以动感的画面结束,给人以希望与生机,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愁苦,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纤月照阑干:描绘月光清晰照射在栏杆上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愁心夜独看:诗人内心的忧愁在这个孤独的夜晚愈加明显。
- 光流千嶂动:月光在山峦之间流转,表现了夜色的动感。
- 影入万松寒:月光的影子投射在松树上,增加了夜晚的寒意。
- 银汉何清浅:对银河的描写,表现出夜空的辽阔与诗人的渺小。
- 金波自渺漫:金色的波光在水面上荡漾,象征生命和时间的流逝。
- 临风旋起舞:诗人在微风中仿佛要起舞,表现出一种轻松与自在。
- 乌鹊过林端:黑色的喜鹊掠过树林,象征着吉祥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汉”与“金波”,通过比喻手法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句与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提升了艺术效果。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月光与风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及其带来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愁苦与希望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
- 栏杆:连接现实与自然的界限。
- 山峦与松树:自然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沉静与坚韧。
- 银河:广阔与无常的象征。
- 乌鹊:吉祥与生机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纤月”指的是: A. 大月亮
B. 细小的月亮
C. 早晨的月亮 -
诗中提到“银汉”,它指的是: A. 河流
B. 银河
C. 夕阳 -
诗人对夜晚的心情是: A. 快乐
B. 忧愁
C. 激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多的是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与思念结合,展现了亲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