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岚雪瀑见鸿蒙,阊阖平分一气中。
身倚青苍岩壑迥,目穷云水海天空。
鸡鸣半夜腾潮日,钟落层霄响涧风。
七十二君劳想象,盘回辇路望巃嵷。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和雪瀑中仿佛看见了混沌的世界,阊阖门平分了气息的空间。
我倚靠在青翠的高山上,眼望那无尽的云水和浩瀚的天空。
半夜鸡鸣时潮水涌动,钟声在高空中回响,伴随着涧水的风声。
七十二位君子劳苦地想象,盘旋的车道令人向往那巍峨的山峰。
注释:
- 烟岚:山间烟雾和雾气的结合,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鸿蒙:指混沌之气,古代哲学中宇宙未开时的状态。
- 阊阖:古代宫殿的门,象征着气息的分隔与交汇。
- 青苍:形容山岩的颜色,青翠而深邃。
- 巃嵷:形容山势巍峨,令人向往的样子。
- 七十二君:指历史上有名的贤人或士人,象征智慧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谦恒,清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吕谦恒游历泰山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旨在表达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登岱》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诗作,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篇就以“烟岚雪瀑”引入,展现出一种朦胧的自然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接着,诗人通过“身倚青苍岩壑迥”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鸡鸣半夜腾潮日,钟落层霄响涧风”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晨的生机,时间的流逝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循环。最后提到的“七十二君”则引出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呼唤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追寻人生的巅峰。
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描绘,还有深厚的哲学内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岚雪瀑见鸿蒙:烟雾与雪瀑交融,宛如混沌的景象,表明自然的神秘。
- 阊阖平分一气中:阊阖门把气息分开,象征着宇宙的分合与和谐。
- 身倚青苍岩壑迥:诗人身靠高山,表现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目穷云水海天空:目光所及,云水与天空相连,展现了一种无边无际的辽阔感。
- 鸡鸣半夜腾潮日:夜半鸡鸣,象征着新的开始,潮水汹涌而来。
- 钟落层霄响涧风:高空钟声响起,与山涧的风声交融,展现了声音的和谐。
- 七十二君劳想象:提及历史上的贤者,表达对理想的追寻。
- 盘回辇路望巃嵷:形象地描绘了向往高峰的愿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鸿蒙,增强了神秘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钟声与风声的结合,使自然更具灵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岚:象征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 雪瀑:代表纯洁与力量。
- 青苍: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深邃。
- 七十二君:象征智慧、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登岱》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吕谦恒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君”代表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历史贤者
- C) 自然现象
-
“鸡鸣半夜腾潮日”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 A) 夜晚
- B) 清晨
- C) 傍晚
答案:
- B) 吕谦恒
- B) 历史贤者
- B) 清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吕谦恒的《登岱》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观,前者更注重气势的表现,后者则强调宁静与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哲理的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