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内弟王拟山归里》
时间: 2025-01-01 11:1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触暑驱车亦太动,十年同气地常分。
人当老至难为别,雁到秋深不可闻。
芦水风高吹远岸,房山云霁见斜曛。
归涂览胜题诗处,白露丹枫倍忆君。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开车的旅程显得格外劳累,十年来我们同在一个地方,却常常要各自分离。人到老年,离别变得更加困难,秋天的雁群飞来,却再也听不到它们的鸣叫。芦苇水边,微风拂过,遥远的岸边显得更为清晰,房山的云彩在斜阳下显得格外明朗。归途中欣赏风景,记录下诗句,白露时节的丹枫,更加让我思念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触暑:在炎热的夏天。
- 驱车:开车旅行。
- 同气:指同宗同源的关系。
- 雁到秋深:指秋天深处,大雁迁徙的季节。
- 芦水:指长满芦苇的水边。
- 房山:可能是指房山的山脉,或特指某座山。
- 斜曛:夕阳西下的景象。
典故解析:
- 雁过秋深:雁的迁徙常常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情感。
- 丹枫:丹枫在秋季变红,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谦恒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交融,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吕谦恒送别内弟王拟山归乡之际,表现了对亲人的依依不舍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开篇“触暑驱车亦太动”,展现出夏日的炎热和旅途的疲惫,暗示离别的艰辛。十年的同窗之情让人难以割舍,但人到老年,离别的痛苦愈发加重。诗中提到的“雁到秋深不可闻”,既是对秋天的叹息,也是对友人离去的隐喻,象征着彼此之间的距离与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芦水风高吹远岸”,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房山云霁见斜曛”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远山之上,似乎在诉说着离别后的思念。
最后的“归涂览胜题诗处,白露丹枫倍忆君”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白露时节的丹枫象征着浓烈的思念,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深情而动人的画面。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触暑驱车亦太动:夏季的炎热和长途旅行让人感到疲惫。
- 十年同气地常分:和朋友相处十年却总是要分开,感慨时间的流逝。
- 人当老至难为别:人到老年,离别更加艰难,情感更加深厚。
- 雁到秋深不可闻:秋天的雁群迁徙,却再也听不到它们的叫声,暗示了无声的离别。
- 芦水风高吹远岸:描绘自然景色,风吹过芦苇水边,使远处的岸边更为清晰。
- 房山云霁见斜曛:房山的云彩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明朗,展现了自然的美。
- 归涂览胜题诗处:归途中欣赏美景,并在此处留下诗句。
- 白露丹枫倍忆君:在白露时节,看到红枫更加想念朋友,情感愈发浓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的迁徙比喻人际间的离别。
- 拟人:自然景色如“风高”“云霁”仿佛有了生命,传达情感。
- 对仗:如“十年同气”“人当老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展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流露出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象征着炎热和旅途的艰辛。
- 雁:象征离别与迁徙,代表着无声的思念。
- 芦水:自然的生机,传达宁静的情感。
- 丹枫: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深深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到秋深”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旅行
D. 归乡 -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A. 颜色
B. 动物
C. 风景
D. 天气 -
“白露丹枫”中的“丹枫”主要代表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思念
D. 感激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使用了夜晚的意象来渲染情感。
- 李白的《送友人》则通过更为奔放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吕谦恒诗集》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