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

时间: 2025-01-17 09:13:27

吴岳高寒蔽蜀门,巡檐跂望肃心魂。

地形近接关山脉,礼秩遥同太华尊。

众壑云雷生白昼,中峰星宿落黄昏。

凌风欲蹑王乔舄,玉粒丹砂信可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岳高寒蔽蜀门,
巡檐跂望肃心魂。
地形近接关山脉,
礼秩遥同太华尊。
众壑云雷生白昼,
中峰星宿落黄昏。
凌风欲蹑王乔舄,
玉粒丹砂信可扪。

白话文翻译:

吴岳巍峨高耸,寒气弥漫,遮挡了蜀地的门户。
我在屋檐边踮起脚尖,凝望着这肃穆的山川,心灵也随之震撼。
这里的地形紧邻关山脉,礼仪和地位仿佛与太华山相同。
在白天,众多山谷中雷声轰鸣,仿佛是云彩在翻滚;
而当黄昏降临,中峰上的星星就像宿星一样落下。
我想乘风而上,走上王乔的舸舟;
那玉粒和丹砂的光辉,真是触手可及。

注释:

  1. 吴岳:指吴山,位于今浙江省,山高而冷。
  2. 蔽蜀门:遮挡蜀地的出入口,蜀门指通往四川的道路。
  3. 巡檐:在屋檐边,指在高处观望。
  4. 跂望:踮起脚尖看。
  5. 地形:地势、地貌。
  6. 礼秩:礼仪和地位。
  7. 太华尊:指华山,古代名山之一,象征尊贵。
  8. 众壑:众多的山谷。
  9. 云雷:云层和雷声,此处形容气势磅礴。
  10. 凌风:乘风而起。
  11. 王乔舄:指古代传说中的舸舟,象征高远的理想。
  12. 玉粒丹砂:比喻美好的事物,触手可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谦恒,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吕谦恒游历吴岳时,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自身内心感受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心灵的感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吴岳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开篇描绘了吴岳的高峻与寒冷,给人一种压迫感,接着通过“巡檐跂望”,将视角上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诗中提到的“地形近接关山脉”,表现了地理环境的壮阔,使人联想到山川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众壑云雷生白昼”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印象。而“中峰星宿落黄昏”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山峰的静谧与星辰的神秘,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最后两句“凌风欲蹑王乔舄,玉粒丹砂信可扪”,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山与水的交融、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使得诗意深邃而富有层次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岳高寒蔽蜀门:吴岳的高耸与寒冷遮挡了蜀地的门户,暗示了吴岳的雄伟与自然的威严。
  2. 巡檐跂望肃心魂:诗人在高处俯瞰,心灵受到自然的震撼与影响。
  3. 地形近接关山脉:地势与关山相接,暗示了地理的连绵与历史的厚重。
  4. 礼秩遥同太华尊:高山与尊贵礼仪的比拟,反映了自然的崇高与人文的结合。
  5. 众壑云雷生白昼: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力量,给人以震撼感。
  6. 中峰星宿落黄昏:描写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神秘,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7. 凌风欲蹑王乔舄: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渴望乘风而行。
  8. 玉粒丹砂信可扪: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触手可及,隐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
  • 拟人:自然景象如云雷等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音韵和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吴岳:象征自然的雄伟与伟岸。
  2. 云雷: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动态。
  3. 星宿: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神秘。
  4. 王乔舄:代表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5. 玉粒丹砂: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歌的美学效果,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岳位于哪个省?
    A. 浙江省
    B. 四川省
    C. 广东省

  2. “巡檐跂望”中“跂”字的意思是?
    A. 缓慢
    B. 踮起脚尖
    C. 俯视

  3.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
    A. 吴岳高寒蔽蜀门
    B. 中峰星宿落黄昏
    C. 玉粒丹砂信可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吕谦恒与王维的作品均以山水为主题,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哲理,而吕谦恒则更强调自然的宏伟与壮观。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