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归忆》
时间: 2025-01-08 18:4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 归忆》
钗痕横月簟横秋。香冷衾裯。分明有个人欢笑,惊回首烛影虚留。更待续完残梦,起来寻忆难休。一番滋味一番愁。闲倚妆楼。眼前便倩知心伴,才提起欲诉无由。愿得情如流水,流侬直向江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月光洒在横陈的秋帷上,香气冷却在被褥上。清晰可见有个人在欢笑,回头却发现烛光只是虚影。更想继续未完的梦,却难以寻觅那份记忆。各种滋味交织着愁苦,闲倚在妆楼上,眼前的知心伴侣却让人无从倾诉。愿得情感如流水般绵延,直流向江州。
注释
- 钗痕:指发钗留下的痕迹,象征女子的思念与柔情。
- 月簟:月光照在帷幕上,表现出夜的静谧。
- 衾裯:被褥,暗示温暖和亲密。
- 烛影:蜡烛的影子,象征着虚幻和回忆。
- 江州:江州是一个地名,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此诗中提到的“江州”常用来指代流亡或思乡,历史上许多诗人都在此地吟咏思绪,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夜,正值思念之时,诗人通过对月光、烛影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知心伴侣的渴望。
诗歌鉴赏
《风入松 归忆》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情感的诗作,诗人在秋夜的氛围中,借月光和烛影传递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开篇以“钗痕横月簟横秋”引出夜的宁静和柔情,钗痕象征着女子的思念,月光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香冷衾裯”揭示出一种冷清的孤独感,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空虚。
诗中“分明有个人欢笑”是对美好回忆的追忆,然而“惊回首烛影虚留”又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无情与虚幻。在这交织的情感中,“更待续完残梦”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完美好梦境的渴望。随后的“起来寻忆难休”则强调了这种思念的强烈和难以解脱的心境。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尤其在“愿得情如流水,流侬直向江州”一句中,诗人将对情感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紧密结合,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对江州的隐喻思乡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钗痕横月簟横秋:描绘了一个恬静的秋夜,草木已干,月光照在帷帐上,留下了钗痕,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香冷衾裯:被褥的香气已经冷却,象征着曾经的温暖已不再。
- 分明有个人欢笑:感受到的欢笑似乎来自于记忆中的某个人。
- 惊回首烛影虚留:转过头来,烛光的影子在墙上摇曳,虚幻而无法触及。
- 更待续完残梦:对未完成的梦境的渴望,表示对过去的依恋。
- 起来寻忆难休:起身寻找记忆,却感到无尽的难以释怀。
- 一番滋味一番愁:滋味与愁苦交织,表达复杂的情感。
- 闲倚妆楼:在妆楼上闲坐,似乎在思索。
- 眼前便倩知心伴:眼前的知心伴侣让人感到亲近。
- 才提起欲诉无由:想要诉说却无从开口,表现出一种无奈。
- 愿得情如流水:希望感情如流水一样自由流淌。
- 流侬直向江州:希望这份情感能够流向江州,象征着归属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愿得情如流水”将感情比作流水,表现出渴望自由流动的心情。
- 拟人:烛影被赋予了“虚留”的特性,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诗歌韵律感增强。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情感的流动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钗痕:象征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 月光:象征宁静与孤独,常用来渲染思乡之情。
- 烛影:象征虚幻的现实与无法触及的记忆。
- 流水:象征自由流动的情感与理想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钗痕横月簟横秋”中的“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饰物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饮料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未完成梦境的渴望?
- A. 香冷衾裯
- B. 更待续完残梦
- C. 一番滋味一番愁
- D. 眼前便倩知心伴
-
诗中提到的“江州”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思乡
- C. 友谊
- D.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风入松 归忆》都表现了在月光下的孤独和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于自我解脱的洒脱,而董元恺则更多地沉浸于对过去的怀念与愁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董元恺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