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时间: 2025-01-04 08:56:01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白话文翻译:

缑山的仙子,情高意远,不像那痴情的牛郎织女。
在明月下,凤箫声响断,举手向那时人致谢欲离去。
客船曾经犯了银河的微波,仍带着天上的风和海上的雨。
相逢一醉是前生的缘分,风雨散去后,不知飘向何处。


注释:

  • 缑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高远的情感和理想。
  • 痴牛:指牛郎,形容他对织女的执着。
  • 凤箫:一种乐器,象征着美好的音乐。
  • 银河微浪:指牛郎和织女的相会之地,描绘了美丽的夜空和水波。
  • 前缘:指前世的缘分,强调因缘关系。

典故解析:

  • 牛郎织女:出自《诗经》,是中国著名的爱情传说,讲述了天河两岸的牛郎和织女每年七夕相会的故事。
  • 缑山仙子: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仙女或高洁的女子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和仲,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七夕节,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它不仅反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也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爱情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是苏轼在七夕节所作,诗中充满了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感慨与思索。开篇提到缑山的仙子,直接带出高雅的情感,表现出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同时,诗中提到的凤箫声、月明中、银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情感的交织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复杂理解:理想与现实、相聚与离别之间的纠葛。

词中“相逢一醉是前缘”一句,强调了缘分的不可捉摸,仿佛在道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往往是命运的安排。最后“风雨散飘然何处”,则体现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人间情感的脆弱与不确定。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爱情的深邃理解,不仅是对牛郎织女传说的传承,更是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描绘缑山的仙女高洁的情感,超脱于世俗。
  • 不学痴牛騃女:与牛郎织女的痴情相对比,显示出作者的理智。
  • 凤箫声断月明中:在月光下,凤箫声渐渐消逝,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 举手谢时人欲去:对相遇的人的感谢,表现出一种不舍与告别。
  •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描绘银河的美丽与相遇的珍贵。
  • 尚带天风海雨:即使经历风雨,情感依然存在。
  • 相逢一醉是前缘:强调缘分的神秘性,醉酒象征着忘却现实。
  • 风雨散飘然何处: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风雨”,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银河微浪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高情云渺”与“痴牛騃女”,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借鉴,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对缘分的感慨,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无奈,深刻地反映了人性对爱的渴望与对命运的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缑山仙子:象征着理想与高洁的爱情。
  • 凤箫:代表着美好的音乐与浪漫的情感。
  • 银河:象征着距离与分隔,体现了相聚的珍贵。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鹊桥仙》主要写了哪个节日的情景? A. 中秋节
    B. 七夕节
    C. 清明节

  2. “相逢一醉是前缘”中的“前缘”指的是什么? A. 未来的缘分
    B. 前世的缘分
    C. 朋友的缘分

  3. 诗中提到的“凤箫”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诗词对比:

  • 《夜雨寄北》:同样表达了离愁,但更侧重于思念的情感。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同样是七夕的主题,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