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子由》

时间: 2025-01-01 12:13:59

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白话文翻译:

堆积了几盏尘埃的古籍,去攻击它就像对待蛀虫一样。
谁能知道圣人的意图,其实并不在古书中。
曲子虽已尽,琴弦依然在,器具虽已成形,机巧却显得空洞。
真妙啊,那个斫轮的手艺,堂下却有人在笑桓公。

注释:

字词注释:

  • 埃简:古书,尘埃覆盖的书籍。
  • 攻之如蠹虫:比喻对待古书的态度,像对待蛀虫一样进行攻击。
  • 圣人意:指古代智者的思想或理念。
  • 曲尽弦犹在:尽管曲子已经演奏完毕,但琴弦仍然存在。
  • 器成机见空:器具虽已做成,却显得空洞无物。
  • 斫轮手:指雕刻木轮的工匠。
  • 桓公: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以明智和用人之道著称。

典故解析:

  • 桓公:在中国历史上,齐桓公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常被后人赞颂。诗中提到桓公,暗指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真正的智慧不一定来自于古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嘲子由》为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诗作,反映出苏轼对古代经典的再思考,强调要超越古书的束缚,探索更为深刻的智慧。

诗歌鉴赏:

《嘲子由》以犀利的文字,表达了对古代经典的思考和对传统的反叛。诗中用“埃简”来形容古书,显示出对其陈旧和无用的批判,暗示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书本的限制。接着,诗人提到“圣人意不在古书中”,这一句更是强调了智慧的来源不仅在于古籍,而在于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则表现了对艺术和技艺的深刻理解,即使技艺达到了极致,仍然可能存在空洞和无趣。这种对艺术的反思,让人意识到,真正的智慧与情感是无法完全通过形式来表达的。

最后的“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则引入历史人物桓公,暗示虽然古代圣人有其智慧,但真正的技艺和理解在于当下的实践,而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整首诗通过对古书的批判和对当下智慧的赞美,展现了苏轼追求真理和自由思考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用古籍的尘埃比喻其无用,攻击它如同对待蛀虫,说明对传统书籍的不屑。
  • 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质疑古代智者的思想并不全在书中,呼吁对智慧的重新审视。
  •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强调即使艺术完成,情感与内涵可能仍然缺失。
  •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赞美技艺的高超,同时讽刺那些沉迷于古书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书比作尘埃,批判其无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桓公的提及,反映出对古代智慧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传统知识的反思与批判,倡导超越古书的束缚,强调现实的观察和实践才是获取智慧的真正途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埃简:象征着旧知识的无用与沉重。
  • 蠹虫:比喻那些腐蚀古书、阻碍进步的思想。
  • 琴弦:象征着艺术的表达,表示即便完成,内涵仍需深思。
  • 斫轮手:象征高超的技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嘲子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埃简”指的是什么?

    • A) 新书
    • B) 古书
    • C) 诗歌
    • D) 文具
  3. “曲尽弦犹在”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完成作品
    • B) 情感缺失
    • C) 技艺高超
    • D) 古书重要

答案:

  1. C) 苏轼
  2. B) 古书
  3. B) 情感缺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苏轼的《嘲子由》与李白的《将进酒》都体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但苏轼更关注于对传统的批判,而李白则强调及时行乐和豪放的精神,这种对比展示了两位诗人在思想深度和主题表现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