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贫士七首》
时间: 2025-01-19 15:4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余烟,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夷齐(古代隐士)以周公的粟米为耻,甘愿高歌,吟诵虞舜的德行。那些能够享受丰厚俸禄的人,哪里能像你我一样追求绮丽的园子?古往今来,避世隐士多数已经化为死灰,或仅留余烟。那些末路之人更加羞愧,唯有朱墨在手,独自研磨。陶渊明最初也是在官场中任职,他的高歌其实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言辞。不快乐时,他便径直归隐,面对世俗,他感到羞愧而自认为独具贤能。
注释:
- 夷齐:指古代隐士,强调对世俗的蔑视。
- 周粟:周公所种的粟米,象征高尚的品德。
- 虞轩:虞舜的德行,意指歌颂贤者。
- 产禄:指俸禄、收入。
- 朱墨:指文具,象征文化和学问。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尤其以豪放派的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
《和陶贫士七首》是苏轼在隐士文化和个人生活状况影响下创作的,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鄙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隐士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他通过描绘夷齐与虞舜的理想生活,表达了对世俗利益的拒绝。诗中提到的“朱墨手自研”,不仅展现了隐士的文化追求,也暗示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在面对社会的压力时,苏轼选择归隐,这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中通过古代隐士和陶渊明的例子,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诗句简练而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夷齐耻周粟:夷齐对周公的丰厚俸禄感到羞耻,表达对世俗的鄙视。
- 高歌诵虞轩:他以高歌的方式来颂扬虞舜的德行,展示理想的追求。
- 产禄彼何人:对那些享受俸禄之人的讽刺,暗示他们无法理解隐士的价值。
- 古来避世士:古往今来,许多隐士隐匿于世,最终沦为无名之人。
- 死灰或余烟:意味着隐士的理想或许已经消逝,但仍留有些许痕迹。
- 末路益可羞:在生活的最后阶段,真正的羞耻感来自于对世俗的妥协。
- 朱墨手自研:强调文化与学问的追求,象征内心的修养。
- 渊明初亦仕:陶渊明起初也曾在官场工作,但最终选择归隐。
- 弦歌本诚言:他的歌声发自内心,是真实的表达。
- 不乐乃径归:当他不快乐时,选择归隐于山林。
- 视世羞独贤:面对世俗的眼光,他感到羞愧,认为自己独具贤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夷齐与世俗人士的对比,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象征:朱墨象征文化,隐士的生活象征对内心的追求。
- 比喻:将隐士的境遇比作死灰,表达对理想的失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对世俗功名的批判,表达了苏轼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齐:象征对世俗的蔑视。
- 周粟:代表世俗的丰厚与追求。
- 朱墨:象征文化追求与内心修养。
- 渊明:隐士的典范,追求真实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夷齐对周粟的态度是? A. 羡慕
B. 羞耻
C. 不在乎
D. 崇拜 -
朱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化修养
C. 权力
D. 名声 -
陶渊明最初的身份是? A. 隐士
B. 官员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苏轼《和陶贫士七首》: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宁静自得,而苏轼则强调了对于世俗的批判与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