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二疏》
时间: 2025-01-04 08:4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已蜕则两忘,身後谁毁誉。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汉朝的“二疏”——即两位名臣(傅毅和傅干)的事迹,表明他们的精神已经不在。许侯的事迹又算得了什么?又有谁能理解这种高雅的趣味呢?想当初魏丞相(魏公)在谢绝陋习时的举动,实在令人怜惜。如今中兴之时,虽有许多名臣,但能有道德情操的,独独是这两位傅氏。世道如同车轮碾压,谁愿意走这条路呢?人的身体就像蜕了皮的虫子,蜕去前又何必在意?若已蜕去,则无所谓名声和毁誉。为了子孙后代,买田地并不是首要的事情。我曾经游历东海,所见所历似乎早有预兆。与君的神交已经很久,屡次梦见你,如今才有所领悟。渊明的诗意,妙趣横生,并非世俗之虑。希望这两位大夫能在细微之处见到深邃的道理。
注释
- 二疏:指的是汉代的傅毅和傅干,二人以高尚的品德和清白的政治操守著称。
- 许侯:指的是许世绩,可能暗指那些庸庸碌碌的人物。
- 魏丞相:指魏公,表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
- 中兴:指的是朝代的复兴时期,这里指代了宋代的盛世。
- 委蜕:蜕皮,指蜕变,象征着人的变化与成长。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田园诗人,以其恬淡的生活和独特的诗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洒脱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正值动乱与变革的时代,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世名臣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官场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二疏”为引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前半部分通过对“二疏”事迹的回顾,引出对许侯及魏丞相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与对高雅趣味的忽视。后半部分则通过“蜕皮”比喻,表达了人生的变化与超脱,指出了世俗名声的无足轻重。最后,诗人以对陶渊明的怀念,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 二疏的事迹虽在汉朝,但其精神已经逝去。
-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 许侯的事迹何足挂齿,能理解这种高雅趣味的人寥寥无几。
-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 魏丞相在谦逊中拒绝陋习,实在令人怜惜。
-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 现在虽有众多名臣,真正有道德情操的却只有这两位傅氏。
-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 在功名利禄的道路上,谁愿意走这条艰难的路呢?
-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 人的身体如同蜕皮的虫子,尚未蜕去又何必在意?
-
已蜕则两忘,身後谁毁誉。
- 若已蜕去,名声与毁谤又有什么关系?
-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 为了子孙后代,买田地并不是最重要的。
-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 我曾游历东海,所见似乎早有预兆。
-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 与君的交流已久,屡次梦见你,今天终于悟出了道理。
-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 渊明的诗意,妙趣横生,并非一些世俗的想法。
-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 希望这两位大夫能够在细微之处洞察深邃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蜕皮的虫子,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对人生变化的思考。
- 对仗:例如“免冠谢陋举”和“有道独两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反问:如“谁肯行此路”,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疏: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人物。
- 魏丞相:代表谦逊与道德的理想形象。
- 蜕皮:象征变化与成长,超脱世俗。
- 东海:象征广阔的思想与远大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二疏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傅毅与傅干
- B. 许世绩与魏公
- C. 陶渊明与苏轼
-
诗中提到的“蜕皮”比喻什么?
- A. 人的死亡
- B. 人的成长与变化
- C. 世俗名利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理想人格与精神自由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咏二疏》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反思,陶渊明则侧重于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的特征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