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云自孔氏,不觉喜逢迎。
止宿见二子,孰云无世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客人自孔氏这样的名门世家出身的感慨,客人本是从孔子门下走来的,未曾想到会在这里与人亲近、交往。即使在这短暂的停留中,见到了两位年轻人,谁又能说没有世俗的情感呢?
注释
- 客云:指“客人说”。
- 孔氏:指孔子及其后代,象征着文化和道德的传承。
- 不觉:没有意识到。
- 喜逢迎:快乐地迎接。
- 止宿:暂时停留住宿。
- 二子:指年轻人,可能是孔氏家族的后代。
- 孰云:谁能说,表示反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简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风格上受到李白及苏轼的影响。他的诗作常以豪放和清新见长,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是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话题的选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名门望族的敬仰及对世俗情感的思考,展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及世俗情感的独特理解。开篇的“客云自孔氏”,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孔氏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荣光。诗人通过对客人身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在“止宿见二子”中,诗人通过短暂的相遇,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尽管只是暂时的相聚,但却让人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世俗情感。在诗的最后一句“孰云无世情”,以反问的方式,传达出一种对世俗情感的深刻思考,强调即使是高洁的身份,也难以逃脱人间情感的束缚。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情感的独到见解,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诗中不仅有对人际关系的观察,还有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云自孔氏:客人自称是孔子的后代,表明其身份的崇高。
- 不觉喜逢迎:未曾想到会与他人亲近,表现出交往的自然与愉悦。
- 止宿见二子:在短暂的停留中,见到了两位年轻人,展现出一种偶然的相遇。
- 孰云无世情:以反问的形式,强调即使是高洁的身份,也难以避免世俗情感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孰云无世情”的反问,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联结。
- 对比:对客人身份的尊贵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进行对比,展现出人性中的普遍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探讨了家族背景与世俗情感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诗人并不拘泥于身份的高低,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氏:象征着儒家文化与高尚的道德。
- 二子:代表年轻一代,承载着希望与未来。
- 世情: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和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客云自孔氏”中的“孔氏”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不觉喜逢迎”中的“逢迎”有什么含义?
- A. 迎接
- B. 交往
- C. 交际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 A. 家族背景
- B. 人际情感
- C. 人生哲学
答案
- B. 孔子
- C. 交际
- B. 人际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及自然环境的互动。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文化背景和世俗情感,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三 荷蓧丈人》。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