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草湖头合,舟行向晚天。
疏灯孤枕宿,细雨片帆悬。
雁下平沙荻,猿啼独树烟。
风尘随去住,乡思倍凄然。
白话文翻译:
草色青青的湖边相连,船只在傍晚的天空下行驶。
稀疏的灯光映照着孤独的床,细雨中船帆轻轻悬挂。
大雁飞下平坦的沙滩,猿猴在孤树上啼叫,烟雾缭绕。
风尘随行而去停留,思乡之情愈加显得凄凉。
注释:
- 青草湖头合:青草茂盛的湖边相连。
- 舟行向晚天:船只在黄昏时分航行。
- 疏灯孤枕宿:微弱的灯光照耀着孤独的床铺。
- 细雨片帆悬:细雨中,船帆轻轻悬挂着。
- 雁下平沙荻:大雁飞落在平坦的沙滩和芦苇丛中。
- 猿啼独树烟:猿猴在孤零零的树上啼叫,烟雾弥漫。
- 风尘随去住:生活的风尘随时而去,停留在我心中。
- 乡思倍凄然:思乡之情愈加令人感到凄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乡愁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具有普遍的文化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律,字仲明,号明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盈川渡》创作于诗人游历至湖边的时候,正值黄昏,周围的自然景象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湖面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乡土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盈川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青草湖头合,舟行向晚天”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湖边青草与远方船只的宁静画面。这里的“青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而“舟行向晚天”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疏灯孤枕宿,细雨片帆悬”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思念,稀疏的灯光照耀着孤独的床铺,细雨中船帆轻轻悬挂,构成了一幅孤独而美丽的画面,令人感到诗人的心境。同样,后面的“雁下平沙荻,猿啼独树烟”则通过自然的声音与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风尘随去住,乡思倍凄然”则是对整首诗情感的升华,风尘的随意去留象征着生活的无常,而“乡思”的加重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切与凄凉。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草湖头合:绿草茵茵的湖边,景色和谐,展现了自然的宁静。
- 舟行向晚天:船只在黄昏的天空下缓缓前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疏灯孤枕宿:灯光微弱,映照着孤单的床铺,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细雨片帆悬:细雨中船帆轻轻挂起,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 雁下平沙荻:大雁飞落在沙滩,描绘出自然的静谧与诗人的思绪。
- 猿啼独树烟:猿猴的啼叫与烟雾缭绕,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 风尘随去住:生活的世俗尘埃随意来去,诗人对此感到无奈。
- 乡思倍凄然:思乡之情愈加显得凄凉,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疏灯”比喻孤独的夜晚,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猿啼与细雨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具备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乡思展开,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的沉思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草:象征生机与希望,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晚天:暗示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的惆怅感。
- 孤灯:代表孤独与寂寞,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细雨:象征柔情与忧伤,强化了思乡的情绪。
- 大雁:常常与游子、思乡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猿啼:自然的声音,表现出孤独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舟行向晚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疏灯孤枕宿”中的“孤枕”指的是__。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思乡之情没有关系。(对/错)
答案:
- B
- 孤独的床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过故人庄》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陆律的《盈川渡》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情感更为直接而浓烈;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月光描绘乡愁,意象更为丰富,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