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诸将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5:33:37

天山八月朔风吹,两道飞符并出师。

突骑全凭白马将,弯弓已毙射雕儿。

金城旧日屯充国,瀚海今朝斩郅支。

蠢尔西戎稽颡后,还祈干羽格诸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山八月朔风吹,两道飞符并出师。
突骑全凭白马将,弯弓已毙射雕儿。
金城旧日屯充国,瀚海今朝斩郅支。
蠢尔西戎稽颡后,还祈干羽格诸夷。

白话文翻译

在天山的八月初,北风吹拂,双方都已出征。
突厥骑兵全靠白马将领,弯弓已射杀了雕儿。
金城曾经驻扎充国,今天在瀚海斩杀了郅支。
愚蠢的西戎被击倒在地,期望着能抵挡住我们对外族的攻击。

注释

  • 天山:位于中国与中亚边境的山脉,常作为边疆的象征。
  • 八月朔:农历的八月初一,象征新的开始。
  • 飞符:古代军事中发出的出征令。
  • 突骑:指突厥骑兵,古代强大的骑兵部队。
  • 白马将:形容勇猛的将领。
  • 射雕儿:射杀雕,象征勇敢的猎手。
  • 金城:今甘肃省金昌市,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重地。
  • 瀚海:指荒凉的沙漠或海洋,可能指代戈壁滩。
  • 郅支:古代匈奴或突厥部落的首领。
  • 西戎:古代对西方民族的统称,常指敌对的民族。

典故解析

  • 突骑白马将:突厥骑兵以机动性强著称,而白马将则象征着勇猛与指挥才能,表明士兵对将领的依赖。
  • 金城瀚海:金城代表着历史的军事重地,而瀚海则暗示着广阔的战场,反映了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关注。
  • 射雕:在古代,射雕常常象征着英勇的猎人,寓意战士的英勇和高超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何牧,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的军事和政治环境。其诗风质朴、豪放,常以边塞为题材,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的战乱时期,反映了当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讨和边疆防御的迫切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期望。

诗歌鉴赏

《效诸将三首 其三》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边疆的征战场景,展现出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的忠诚。开篇“天山八月朔风吹”,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壮阔的氛围,表现出冲突即将来临的紧迫感。接着通过“突骑全凭白马将”揭示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强调将领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民族英雄的赞美。

诗中通过“弯弓已毙射雕儿”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历史的回顾在“金城旧日屯充国”中体现,作者用历史典故增强诗的厚重感,表达出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蠢尔西戎稽颡后”,则展现出诗人不屈的斗志和对敌人的蔑视,激励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外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边塞诗,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山八月朔风吹:八月初的天山,北风呼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战斗的临近。
  2. 两道飞符并出师:指代两军互相出征,飞符象征紧急的出征令。
  3. 突骑全凭白马将:突厥骑兵的成功依赖于他们的白马将领,强调将领的重要性。
  4. 弯弓已毙射雕儿:表现出士兵们的勇猛,已经射杀了敌人,彰显勇气。
  5. 金城旧日屯充国:追忆历史上金城的军事驻扎,表现出对历史的回顾。
  6. 瀚海今朝斩郅支:在广阔的战场上,斩杀敌首,表现出战斗的胜利。
  7. 蠢尔西戎稽颡后:指责敌人愚蠢,被击败后无力反抗,表现出对敌人的轻蔑。
  8. 还祈干羽格诸夷:希望能够阻挡外族的侵犯,表达出捍卫家园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金城旧日屯充国,瀚海今朝斩郅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射雕儿”暗示勇猛的士兵,赋予了战斗以形象。
  • 夸张:如“蠢尔西戎”,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对敌人的极大不屑。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民族团结和勇敢抵抗外敌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的崇敬。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激励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捍卫自己的家园。

意象分析

  • 天山:象征边疆,代表着国家的边防。
  • 飞符:象征着命令和行动的紧迫性。
  • 白马将:象征着勇气与领导才能。
  • 金城: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曾经的辉煌。
  • 瀚海:象征着广阔的疆域和无尽的战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山八月朔风吹”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雪景
  2. “突骑全凭白马将”中的白马将象征着什么?

    • A. 勇猛的将领
    • B. 失败的士兵
    • C. 和平的使者
    • D. 遭遇的敌人
  3. 诗中提到的“金城”是指哪个地区?

    • A. 甘肃省
    • B. 新疆
    • C. 河北
    • D. 山西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
  • 高适《别董大》: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情感,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侧重在北方的雪景与战争,展现出边塞的寒冷和壮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边塞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