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焦山人》

时间: 2025-01-01 15:19:51

泠泠秋阁大江临,中有幽人襺玉琴。

一自《霓裳》檀板歇,几回铁瓮戟枝沈。

孤钟断续迷寒雨,冷焰高低起暮阴。

此日孝然如可作,白头肯负紫芝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泠泠秋阁大江临,中有幽人襺玉琴。
一自霓裳檀板歇,几回铁瓮戟枝沈。
孤钟断续迷寒雨,冷焰高低起暮阴。
此日孝然如可作,白头肯负紫芝心。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秋天,阁楼旁大江流淌,里面有位幽人正在弹奏玉琴。
自从霓裳和檀板的乐声停歇,多少次铁瓮和戟枝在水中沉没。
孤钟断断续续,在寒雨中迷惘,冷焰在昏暗的阴云中时高时低。
今天的孝然若能成就,白头时还敢辜负紫芝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
  • :指楼阁,这里指的是秋天的阁楼。
  • 幽人:指隐士或志趣高远的人。
  • :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是指琴。
  • 霓裳:指美丽的衣裳,这里引申为美妙的音乐。
  • 檀板:一种打击乐器,用檀木制成。
  • 铁瓮:古代的一种器皿,沉在水中。
  • :古代兵器,这里可能比喻沉没的物体。
  • 孤钟:孤独的钟声。
  • 紫芝心:指高洁的情操或理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头肯负紫芝心”,引自古代文人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紫芝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和追求,表达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何牧,清代诗人,以清新的笔法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赠焦山人》创作于清代,可能是施何牧对友人的赠诗。焦山人或指隐士,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秋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透过幽静的山水,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诗中的“泠泠秋阁”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天,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似乎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大江流淌,象征着生命的不断流动,而幽人弹琴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坚持。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高远的意境,尤其是“一自霓裳檀板歇”,让人感受到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后半部分转向孤钟与冷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难以忍受的寂寞与内心的挣扎。

整首诗以“此日孝然如可作”作结,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甘。诗人以“白头肯负紫芝心”自问,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表现出对理想的坚守与不屈,具有强烈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泠秋阁大江临:描写秋天的阁楼旁,大江流淌,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中有幽人襺玉琴:有位隐士在弹奏玉琴,体现出隐逸生活的美好。
  • 一自霓裳檀板歇:乐声停歇,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几回铁瓮戟枝沈:多次沉没的物体,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孤钟断续迷寒雨:孤独的钟声在寒雨中迷惘,传达出孤独感。
  • 冷焰高低起暮阴:冷焰在阴云中起伏,象征着内心的波动。
  • 此日孝然如可作:今天的理想是否可以实现。
  • 白头肯负紫芝心:老了是否还会辜负理想与情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钟声等比作人生的流逝与孤独。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钟声与冷焰被赋予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自然与音乐的结合,诗人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的坚持,传递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阁:象征孤独与静谧的环境。
  • 幽人:代表隐士的高洁情操。
  • 玉琴:象征艺术与理想的追求。
  • 孤钟:象征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紫芝心:象征理想与高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泠泠秋阁”中“泠泠”形容的是: A. 声音清脆
    B. 颜色鲜艳
    C. 温暖和煦
    D. 轻快活泼

  2. “白头肯负紫芝心”中的“紫芝”象征的是: A. 财富
    B. 权力
    C. 高洁的品德
    D. 名声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施何牧的《赠焦山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施何牧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安宁与和谐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施何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