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酬高大伯敦兼简许六仙屏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33:54

百战惨何极,藐躬当劫余。

苍黄事戎马,寂寞置琴书。

泪为群黎洒,家无担石储。

自知狂足哂,举世可容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战惨何极,藐躬当劫余。
苍黄事戎马,寂寞置琴书。
泪为群黎洒,家无担石储。
自知狂足哂,举世可容予。

白话文翻译

经过无数惨烈的战争,究竟还有多少极限?我微不足道的身躯又能如何抵挡这场劫难?苍天与黄土之间,尽是戎马之事;我却独自寂寞,书琴相伴。为百姓的苦难,我流下了无数的泪水,而我的家中却没有一石的粮食储备。自知我这狂妄之举令人发笑,然而在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能够容忍我。

注释

  • 百战:指经历了许多次战争。
  • 惨何极:形容战争惨烈到何种程度。
  • 藐躬:微不足道的自己,谦卑的自称。
  • 苍黄:指大地,象征着战争的背景。
  • 戎马:指战争与军事。
  • 琴书:古代文人的象征,代表文雅的生活。
  • 泪为群黎洒:为百姓的苦难而流泪。
  • 担石储:指储备食物,生活的保障。
  • 自知狂足哂:自知行为狂妄,令人发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坤修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多变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挣扎,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战乱频繁、民众疾苦的时代。吴坤修在历史的巨变中,感受到了战争对个人与社会的冲击,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开头的“百战惨何极”,直接引出主题,表现出对频繁战争的厌倦与无奈。接着,诗人用“藐躬当劫余”来表达自身的渺小与无力感,似乎在问:在如此巨大的历史洪流中,个人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诗中“苍黄事戎马”一语,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动荡,音乐与书籍在此显得格外孤寂,显示了诗人的情感孤独。

通过“泪为群黎洒”,诗人将自己的悲痛与百姓的苦难紧密相连,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而“家无担石储”的句子,更是点出了个人生活的窘迫与无奈,仿佛在质问: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安稳的生活何在?

最后一句“自知狂足哂,举世可容予”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表现出一种无奈的豁达。尽管身处乱世,诗人依然保持着独立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战惨何极:对战争惨烈的感叹,表现出对无休止战斗的厌倦。
  2. 藐躬当劫余:自谦而又无奈,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多么渺小。
  3. 苍黄事戎马:描绘了战争的背景,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4. 寂寞置琴书:表现出诗人在战争中的孤独与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5. 泪为群黎洒: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与悲痛。
  6. 家无担石储:自述生活困境,增加了悲剧感。
  7. 自知狂足哂:自省自嘲,反映出诗人的豁达与无奈。
  8. 举世可容予:即使如此,仍希望得到他人的宽容与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用“琴书”与“戎马”的对比,表现出文化与战争的冲突。
  • 比喻: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洪流相比较,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反问:通过反问表现出无奈与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与个人生活的矛盾为主线,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身与社会的观察,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争:代表苦难与动荡,象征着历史的无情。
  • 琴书:象征文化与和平,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 泪水:表达悲伤与同情,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百战”指的是什么?

    • A. 一次战争
    • B. 多次战争
    • C. 战争的结束
    • D. 战争的开始
  2. “泪为群黎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同情
    • D. 无所谓
  3. 诗人自称“藐躬”,这反映了什么?

    • A. 自大的态度
    • B. 自谦的态度
    • C. 忧郁的态度
    • D. 冷漠的态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吴坤修的《依韵酬高大伯敦兼简许六仙屏》与杜甫的《春望》都展现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民生的关切,但吴坤修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省,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对比体现出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独特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