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

时间: 2025-01-17 09:51:11

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

城连晚云黑,天近午烟青。

设险通传箭,凭高胜建瓴。

防边宁藉此,烽火已全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
城连晚云黑,天近午烟青。
设险通传箭,凭高胜建瓴。
防边宁藉此,烽火已全停。

白话文翻译:

在百仞高的悬崖上,危楼遥望着无边无际的苍茫。
城与晚云相连,显得格外沉重,天空在中午时分弥漫着青烟。
设置险要通道的箭楼,从高处俯瞰胜过建造的瓴瓶。
防守边疆的工作依靠这座楼,烽火已经完全熄灭。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仞:形容悬崖的高度,"仞"为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2.3米。
  • 危楼:高耸不稳的楼阁,暗示危险。
  • 杳冥:形容远望时的模糊和深远。
  • :连接,形容城与晚云相连。
  • 设险:设置险要的防御设施。
  • 凭高:站在高处,俯瞰。
  • 胜建瓴:胜过建瓴的感觉,象征着优势。
  • 防边:防卫边疆。
  • 烽火:烽火台,古代用于传递战争或紧急消息的信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烽火”与古代的边防和战争信号有关,常常暗示着国家的安危与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作品多为古诗,风格多样,表现出对自然景观及社会时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怀远县》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防卫的重视以及和平的渴望。诗人可能是在某个边陲地区的高楼上,面对辽阔的自然景观,思考国防与和平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悬崖和危楼,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与孤寂。开篇的“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野从高处转向城池与云烟,展现了对边疆安宁的期待,尤其是最后一句“烽火已全停”,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以高远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勾勒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
    描述在高耸的悬崖上,站在危楼上远望,眼前是无尽的苍茫,渲染出一种孤独和壮丽的氛围。

  2. “城连晚云黑,天近午烟青。”
    城市与晚上的云彩相连,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夜色,天色在中午时分却显得青烟缭绕,气氛沉重。

  3. “设险通传箭,凭高胜建瓴。”
    建设高处的险要防线,箭楼的设置不仅是防御,更是从高处俯瞰周围环境的优势。

  4. “防边宁藉此,烽火已全停。”
    依靠这样的高地来防守边疆,外敌的威胁已经消失,象征着安宁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中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高楼与防御比作守卫的宝藏,表达了对安全的珍视。
  • 象征:烽火象征着战争与动乱,而“全停”则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安全和社会安宁的深切关注,同时借助高耸的悬崖与危楼的意象,传达出对自然壮丽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崖:象征着险恶的环境,暗示着生存的挑战。
  • 危楼:象征着人类脆弱的防御,面临危险的境地。
  • 晚云:暗示着即将来临的未知,带有忧郁的情感。
  • 烽火:象征战争,表明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仞”指的是多高的悬崖?
    A. 10米
    B. 23米
    C. 50米
    D. 100米

  2. 诗中“烽火已全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期待
    C. 对边疆的恐惧
    D. 对故乡的思念

  3. “危楼望杳冥”中的“杳冥”意指什么?
    A. 远处的明亮
    B. 深远而模糊的景象
    C. 近处的清晰
    D. 夜晚的黑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叹以及对社会时事的沉思。

诗词对比:

  • 胡釴的《怀远县》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出对高处的眺望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 胡釴的诗更强调边防安全,而王之涣则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生态度的乐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清诗选》
  • 相关诗词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