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时间: 2025-01-04 09:3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迷神引
作者: 郑文焯 〔清代〕
看月开帘惊飞雨,万叶战秋红苦。霜飙雁落,绕沧波路。一声声,催笳管,替人语。银烛金炉夜,梦何处?到此无聊地,旅魂阻。眷想神京,缥缈非烟雾。对旧河山,新歌舞。好天良夕,怪轻换华年柱。塞庭寒,江关暗,断钟鼓。寂寞衰灯侧,空泪注。苕苕云端隔,寄愁去。
白话文翻译:
吟月开帘,雨点飞舞,万叶在秋风中交战,红苞苦涩。霜风骤起,雁阵低飞,盘旋在沧波之路。悠扬的笳声,一声声催促着,仿佛在替人表达心声。银烛映照夜晚,金炉散发幽香,梦境又在何方?在这里无聊地,旅人的灵魂被困。思念神京,恍若缥缈的烟雾。对着旧日河山,唱起新歌舞。美好的良辰美景,怎奈轻易换了华年。边塞庭院寒冷,江边关口昏暗,钟鼓声断绝。寂寞的衰灯旁,泪水空流。云端的苕苕,隔着远方,愁绪寄去。
注释:
- 迷神引:词牌名,属于古代词牌之一,表达迷惘和思念之情。
- 霜飙:霜冻的强风。
- 笳管:古代乐器,笳是一种木管乐器,用于战场号令。
- 银烛金炉:象征奢华的夜晚。
- 旅魂阻:指在外漂泊的人难以回归的心情。
- 神京:指的是古代的都城,这里特指北京。
- 苕苕: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称,常在词中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迷神引》创作于郑文焯漂泊于外、思乡之际,情绪复杂,抒发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迷神引》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表现了作者在秋冬之交,面对自然景象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开头“看月开帘惊飞雨”,以“月”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映衬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紧接着“万叶战秋红苦”,将秋天的景象与心情结合,表现出万物萧条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苦闷。
“霜飙雁落,绕沧波路”,在描绘自然景象时,雁阵的低飞更是一种对故土的向往。接下来的“银烛金炉夜,梦何处?”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奢华与梦境的迷离形成对比,暗示着内心的空虚与对理想的追求。最后,随着“寄愁去”的落幕,整首词在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中闭合,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月开帘惊飞雨:月光透过窗帘,雨点因此而飞溅,描绘出一种清冷的夜晚气氛。
- 万叶战秋红苦:秋天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红色的叶子显得格外苦涩,寓意着凋零与失落。
- 霜飙雁落,绕沧波路:霜冻的寒风中,雁阵低飞,似在寻找归途,表现出一种萧索的景象。
- 一声声,催笳管,替人语:笳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传达旅人的心声。
- 银烛金炉夜,梦何处?:奢华的夜晚,银烛和金炉构成了温暖的氛围,却又让人思索梦境的归属。
- 到此无聊地,旅魂阻:在这种无聊的境地中,旅人的灵魂无法得到安宁。
- 眷想神京,缥缈非烟雾:思念故乡,恍如梦境,缥缈不清。
- 对旧河山,新歌舞:面对过去的河山,心中却涌起新的歌舞。
- 好天良夕,怪轻换华年柱: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易逝的青春让人感慨。
- 塞庭寒,江关暗,断钟鼓:边塞的寒冷与江边的昏暗,钟鼓声已断绝,象征着孤独。
- 寂寞衰灯侧,空泪注:在衰弱的灯光旁,流下空虚的泪水。
- 苕苕云端隔,寄愁去:云雾缭绕,愁绪寄往远方,暗示着思念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飙”比喻寒冷的气候,营造了萧瑟的环境。
- 拟人:如“催笳管”,把乐器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氛围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银烛金炉”形成了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一种孤独、萧瑟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秋红:象征生命的凋零与无常。
- 雁:象征游子与归乡之情。
- 银烛金炉:象征奢华与梦幻,反映内心的空虚。
- 云:象征思念的缥缈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郑文焯
- C) 李白
-
词中的“银烛金炉”主要象征什么?
- A) 乡愁
- B) 奢华与梦境
- C) 孤独
-
“霜飙雁落”中的“雁”象征什么?
- A) 归乡之情
- B) 失落
- C) 友情
答案:
- B) 郑文焯
- B) 奢华与梦境
- A) 归乡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郑文焯的《迷神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前者更多地描绘了秋冬的萧索和对故乡的怀念,而后者则侧重于爱情的失落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却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郑文焯作品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