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窘旅》
时间: 2025-01-01 13:49:01意思解释
迷神引 窘旅
作者: 姚燮 〔清代〕
原文展示:
冶客挥金贱同土。不买茂陵词赋。苔门辙断,那有人来故。雁关山,迢千里,怎归去。破苇摇凄月,蛩自语。冷被照寒篝,鬓如许。剩饭残羹,事事凭人主。便不相驱频遭侮。怕寻前梦,婿青楼宾朱户。到羸马埋,轻貂空,饿童苦。眼底奈何春,飘飘絮。病里奈何秋,潇潇雨。
白话文翻译:
风流的客人挥霍金钱,不屑于平凡的土地。他们不买茂陵的诗句与赋作。苔藓覆盖的门前车辙已断,那里再无人来访。雁关山遥不可及,千里之外,我该如何归去?破苇丛中,月光摇曳,虫鸣自语。冷被映照着寒篝,鬓发如许。剩下的饭菜与残羹,事事都要依靠他人来安排。即使如此,我也不愿被驱使,频频遭受侮辱。害怕追寻过去的梦,青楼的婿与朱门的宾。直到瘦弱的马被埋,轻薄的貂衣空空如也,饥饿的儿童在苦苦挣扎。眼底无奈春光如絮飘散,病中又奈何秋雨潇潇。
注释:
- 冶客:指风流的客人,常用于形容风雅而奢侈的人。
- 茂陵:指汉代茂陵的王陵,以诗赋驰名。
- 苔门辙断:苔藓覆盖的门前,车辙已经断裂,象征冷落与孤独。
- 雁关山:指遥远的山,象征归途的艰难。
- 破苇:破裂的芦苇,暗示凄凉的环境。
- 鬓如许:形容头发的状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作品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生的无奈与孤独。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境遇艰难的时期,诗人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迷神引 窘旅》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个人在世俗生活中遭遇的孤独与无奈。开篇即以“冶客挥金贱同土”引入,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追逐奢华、轻视平凡的现象,暗含对这种风气的批判。接着,诗人描绘了苔藓覆盖的门前无人来访的寂寞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雁关山,迢千里,怎归去”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渴望与无能为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的描写中,破苇摇曳的月光与虫鸣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意境。冷被照寒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诗人引入了对失落与困顿的感慨,饥饿的儿童不仅是对社会底层的同情,也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冶客挥金贱同土:指出奢侈者轻视普通生活,揭示社会风气。
- 不买茂陵词赋:强调即使才华横溢的人也不被重视,表现失落感。
- 苔门辙断:象征孤独与冷落,往日的繁华已去。
- 雁关山,迢千里:表现归乡的渴望与距离感,内心挣扎。
- 破苇摇凄月,蛩自语:营造孤寂意境,暗示内心的孤独。
- 冷被照寒篝,鬓如许:描绘个人衰老,时间的无情。
- 剩饭残羹,事事凭人主:表达人生的无奈与依赖。
- 怕寻前梦,婿青楼宾朱户: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逃避。
- 到羸马埋,轻貂空,饿童苦:描绘生活艰难,社会底层的困境。
- 眼底奈何春,飘飘絮:象征春天的无奈与失去。
- 病里奈何秋,潇潇雨:表达对秋天的感伤与病痛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苔门辙断”,通过自然景象比拟人生的孤寂。
- 拟人:如“蛩自语”,赋予虫鸣以人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人情的淡薄,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冶客:象征奢华与虚荣。
- 茂陵:代表文化与才华的失落。
- 苔门辙断:象征孤独与被遗忘。
- 雁关山:象征遥远的归属感。
- 破苇:暗示凄凉与无助。
- 冷被: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冶客”的含义是什么? A. 风流的客人
B. 农民
C. 商人
D. 学者 -
“苔门辙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A. 繁华似锦
B. 冷落与孤独
C. 温暖与幸福
D. 兴旺与热闹 -
诗中提到的“羸马”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贫困与困境
C. 努力拼搏
D. 美好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对比姚燮与杜甫的作品,姚燮更多地描绘个人的情感与无奈,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疾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均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与个人的生存状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姚燮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