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秋草》
时间: 2025-01-19 19:0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迷神引 秋草
作者: 庄棫 〔清代〕
莫道春来秋更绿,浑不似春情绪。
花开叶底,等是虫鸣苦。
曲篱穿,幽径绕,丛荒圃。
恁向方塘外,闲看取。
镜里芰荷声,送凉雨。
旧约湔裙,何处嬉春侣。
剩乱蛩飞,寒蝉噪,乍来还去。
偏疑作,春花舞。
渐改青衫,怎不向,雕阑伫。
也曾见烧痕,迷远渚。
怕看到飘摇,随风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尽管秋天的草木看似依旧青葱,却无法与春天的情绪相比。花在叶下开放,只有虫鸣带来苦楚。曲折的小篱笆穿过,幽静的小径环绕着荒草丛生的园圃。你在塘边悠闲地观赏,镜面上芰荷的声音伴随着凉雨。往日的约定已经不知去向,何处可以找到嬉戏的春日伴侣。残留的虫声和寒蝉的鸣叫,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偏偏让我怀疑是春花在舞动。渐渐换上青衫,怎么不在雕花的栏杆前驻足?曾经见过的烧痕,迷失在远方的沙洲。害怕看到那随风摇曳的景象。
注释
- 莫道:不要说。
- 春情绪:春天的情感状态。
- 虫鸣苦:虫鸣声带来的苦闷。
- 丛荒圃:荒芜的园圃。
- 镜里:水面如镜。
- 芰荷:即荷花。
- 湔裙:洗裙。
- 蛩飞:蟋蟀飞鸣。
- 雕阑:雕花的栏杆。
- 烧痕:烧过的痕迹。
- 远渚:远处的沙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棫(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庄棫的诗歌常常充满自然景物的描写,善于通过细节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作者通过与春天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秋天的失落感。正值秋天的时节,诗人感受到秋草的青翠却又无法唤起春天的那份生机与活力。
诗歌鉴赏
《迷神引 秋草》是一首充满秋日情绪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秋两季的差异生动展示。开头以“莫道春来秋更绿”引入,诗人否定了春秋之间的简单对比,暗示秋天的绿意无法与春天的生机相提并论。随后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小径”、“荒圃”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苦涩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镜里芰荷声,送凉雨”,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怀旧。往昔的约定与欢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渐改青衫”与“雕阑伫”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在秋日的沉思与回忆,仿佛在追忆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庄棫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细腻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道春来秋更绿:不要说春天来了,秋天就更绿。
- 浑不似春情绪:秋天的绿意完全没有春天的情感。
- 花开叶底,等是虫鸣苦:花在叶子下开放,只有虫鸣带来苦闷。
- 曲篱穿,幽径绕,丛荒圃:小篱笆弯曲穿过,幽静的小径环绕着荒草丛生的园子。
- 恁向方塘外,闲看取:你在塘边悠闲地观望。
- 镜里芰荷声,送凉雨:水面如镜,芰荷的声音伴随着凉雨。
- 旧约湔裙,何处嬉春侣:往日的约定已不知去向,何处可以找到嬉戏的春日伴侣。
- 剩乱蛩飞,寒蝉噪,乍来还去:残留的蟋蟀声和寒蝉的鸣叫,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 偏疑作,春花舞:偏偏让我怀疑是春花在舞动。
- 渐改青衫,怎不向,雕阑伫:渐渐换上青衫,怎么不在雕花的栏杆前驻足?
- 也曾见烧痕,迷远渚:曾经见过的烧痕,迷失在远方的沙洲。
- 怕看到飘摇,随风举:害怕看到那随风摇曳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镜里芰荷声”来形象化荷花的美丽。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苦”的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曲篱穿,幽径绕”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秋,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秋天的失落感,反映了作者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秋:代表成熟与思念。
- 虫鸣:象征孤寂与内心的苦闷。
- 芰荷:象征纯洁与美好记忆。
- 青衫:代表青春的逝去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虫鸣”代表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苦闷
- C. 安静
- D. 忧伤
-
填空题:诗中“镜里芰荷声”意象寄托了__的情感。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渐改青衫”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 (对/错)
答案
- B
- 怀念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秋》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与庄棫的《迷神引 秋草》相比,都表现了秋天的景象与情感,但杜甫更多地关注人间的苦乐,而庄棫则更加细腻地描绘自然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庄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