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时间: 2025-01-19 21:41:5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作者: 黄遵宪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狼慌遗种等高车,万族相从到尾间。
魑魅入林逢不若,蛤蟆吞月鉴方诸。
昔闻靺鞨歌西乐,今见佉卢制左书。
始受廛濠镜地,有明师早漏多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狼狈不堪的种族像高车一样急忙逃窜,万族之间的关系相互交错。魑魅在树林中游荡,似乎不如蛤蟆吞噬月亮那样直接。曾经听闻靺鞨的歌声和西方的音乐,现在却看到佉卢文字的制书工艺。最初在繁华的市集中看到镜子的地方,早有明师指点,但却常常漏掉了许多鱼。
注释:
- 狼慌遗种:狼狈逃窜的种族,隐喻当时社会的混乱。
- 魑魅:传说中的妖怪,暗示世间的邪恶。
- 靺鞨:古代游牧民族,代表着历史的回忆。
- 佉卢:古代的文字,体现文化传承。
- 廛濠镜地:繁华的市集,象征物质的富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遵宪,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倡导新思想,提倡实学,关注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事、民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回忆历史、抒发感慨,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遵宪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比古今、阴阳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开头几句用“狼慌遗种”这样的生动形象来描绘当时社会的混乱,暗示着历史的反复与民族的挣扎。接下来的“魑魅入林”与“蛤蟆吞月”的比喻则突显了社会中邪恶势力的猖獗,令人感到无奈与悲凉。
而“昔闻靺鞨歌西乐”一句则引入了历史文化的深度,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两句则通过“明师早漏多鱼”来表达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教育的重视,隐喻了希望与未来的光明。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上则真挚而深沉,展示了黄遵宪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狼慌遗种等高车”:描绘混乱的局面,表达民族的悲哀。
- “万族相从到尾间”:表现不同民族间的复杂关系。
- “魑魅入林逢不若”:暗示邪恶势力的存在。
- “蛤蟆吞月鉴方诸”:显现出一种无奈的对比。
- “昔闻靺鞨歌西乐”:对往昔文化的怀念。
- “今见佉卢制左书”:反映出对现代文化的思考。
- “始受廛濠镜地”:描绘繁华的市集。
- “有明师早漏多鱼”:强调对教育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狼慌”比喻社会混乱。
- 对仗:句子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反映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体现了作者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狼:象征混乱与恐惧。
- 魑魅:代表邪恶势力。
- 靺鞨:历史的回忆。
- 蛤蟆:象征卑微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狼慌遗种”是指什么?
- A. 生活富裕的民族
- B. 处于混乱中的民族
- C. 古代游牧民族
-
“魑魅入林逢不若”中的“魑魅”指的是哪类存在?
- A. 和平的象征
- B. 传说中的妖怪
- C. 文化的象征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黄遵宪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都涉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黄遵宪更侧重于社会批判,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