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感赋六首》
时间: 2025-01-19 18:0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羊城感赋六首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羊城(广州)的繁华景象和历史感。早潮和晚汐拍打着城门,钟声催促着铜鼓的喧鸣。各地的商品汇集在这个大城市,五方的风气与中原大地截然不同。船只和轿子在险峻的山川中穿行,官府的尊贵气派彰显无遗。在这古今交织的时空中,谁能与我畅谈?越王台下,正值黄昏时分。
注释:
- 早潮晚汐:指早晨的潮水和晚上的潮汐,形象描绘了潮汐的变化。
- 玉漏声催铜鼓喧:这里的“玉漏”指的是水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滴水声响,催促铜鼓发出的喧闹声。
- 百货均输成剧邑:意为各种商品都汇聚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
- 五方风气异中原:五方指各个地方,风气则是指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与中原地区有明显的不同。
- 舵舟舆轿山川险:舵舟和舆轿代表交通工具,山川险则强调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 帕首刀府帅尊:帕首是指士人、将领的地位,刀府则是指官府,展现了权威与尊贵。
- 今古茫茫共谁语:古今之间的距离和迷茫,感叹能与谁来交流历史的故事。
- 越王台下正黄昏:越王台是历史遗迹,黄昏时分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遵宪(1848-1905),字子华,号俟园,晚号松隐,清代诗人、政治家和学者,代表了清末维新派的思想,倡导变法自强。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末,正值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和文化交流,诗中流露出对繁华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羊城感赋六首》通过对羊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面貌。诗中通过“早潮晚汐”描绘出海洋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而“玉漏声催铜鼓喧”则传达了城市的繁华与喧闹,仿佛能听见城市的脉动。接着,诗人提到了商品的汇聚,暗示着羊城作为商贸中心的地位,五方风气的异同也折射出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显示了广州在当时的独特魅力。
在对山川险的描述中,诗人不仅关注了自然地理的险峻,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而“帕首刀府帅尊”则将政治与文化的权威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古代士人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最后,诗人以“今古茫茫共谁语”发出感叹,既是对历史的思索,也是对未来的无奈。而“越王台下正黄昏”则为整首诗画上一个意蕴深远的句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潮晚汐打城门:潮汐的不断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打在城门上,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玉漏声催铜鼓喧:水钟的滴水声如同催促着人们的生活,铜鼓的喧闹则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与热闹。
- 百货均输成剧邑:商品的汇集使城市繁荣,成为了一个商业剧场,显示了羊城的繁华。
- 五方风气异中原: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相遇,相互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 舵舟舆轿山川险:交通工具的艰难行驶反映了生活中的险阻,也暗示着人们追求的艰辛。
- 帕首刀府帅尊:士人和官府的尊贵地位显示了社会的等级与权威。
- 今古茫茫共谁语: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感到迷茫,想与谁交流历史的故事。
- 越王台下正黄昏:黄昏的意象让人沉思,越王台代表了历史的深厚,呼应了全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的繁华比作剧院,生动形象。
- 拟人:潮汐的“打”字让自然现象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早潮晚汐”与“舵舟舆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羊城繁华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既有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也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潮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 铜鼓:象征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喧闹。
- 百货:代表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活力。
- 山川险: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越王台:历史的象征,呼应古今文化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早潮晚汐”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时间的流逝
- C. 经济繁荣
- D. 社会变迁
-
“百货均输成剧邑”中的“百货”指的是什么?
- A. 商品
- B. 人才
- C. 文化
- D. 交通工具
-
诗中“今古茫茫共谁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历史的思考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社会的批评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的《春晓》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登鹳雀楼》:强调壮丽的山河与历史的厚重感,展示了国家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