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感赋六首》

时间: 2025-01-04 12:01:01

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越人羞。

黄巢毒竟流天下,陶侃军难进石头。

铤鹿偶然完首尾,烂羊多赖得公侯。

欃枪扫尽红羊换,从此当朝息内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挽三江尽北流,
寇氛难洗越人羞。
黄巢毒竟流天下,
陶侃军难进石头。
铤鹿偶然完首尾,
烂羊多赖得公侯。
欃枪扫尽红羊换,
从此当朝息内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手挽着三江的水,奔流向北,然而外敌的侵扰却难以洗去越人心中的耻辱。黄巢之乱的恶果至今仍流传在世间,陶侃的军队却难以攻克石头城。偶然间,铤鹿可以完好无损地逃脱,而许多腐朽的羊却依赖于公侯的保护。从此,经过清扫内乱,朝廷才能消除内部的忧虑。

注释:

  • 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三条主要河流,象征着广阔的水域。
  • 寇氛:指外敌的侵扰和战乱,氛围不安。
  • 越人:指越国的人,代表着被侵略的民族。
  • 黄巢:指唐末的黄巢起义,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 陶侃:东晋著名将领,曾镇压黄巢之乱。
  • 铤鹿:比喻在绝境中偶然逃脱的情况。
  • 欃枪:古代兵器,象征战斗和对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字子平,号松壑,清代诗人、政治家,曾任职于多地,参与维新运动。他的诗歌风格兼具古典与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状,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羊城感赋六首》创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和社会动乱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故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清朝统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诗的开篇便引入三江,象征着中国的广阔与历史的深厚,然而随即转入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黄巢之乱的恶果如影随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耻辱和痛苦。陶侃的军队虽然勇猛,却也难以解决眼前的困局,充分显示了战争的无奈与悲哀。

诗中“铤鹿偶然完首尾”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艰辛,突显了诗人对弱者命运的同情。而“欃枪扫尽红羊换”则暗示了通过武力清除内乱的必要性,表达了对国家振兴的渴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层次分明,构建起一种紧迫感与忧虑感,最终以“当朝息内忧”收束,给人以希望的曙光。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手挽三江尽北流:诗人用手挽着三江的水,象征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把握。
  2. 寇氛难洗越人羞:外敌的入侵使越人感到羞耻,反映了民族的屈辱感。
  3. 黄巢毒竟流天下:黄巢之乱带来的灾难影响深远,成为历史的伤痛。
  4. 陶侃军难进石头:陶侃的军队虽有实力,却难以解决问题,表现出战争的无力。
  5. 铤鹿偶然完首尾:偶然生存的比喻,反映出在动乱中生存的艰难。
  6. 烂羊多赖得公侯:腐朽的羊依赖于权贵的保护,暗示社会的不公与腐败。
  7. 欃枪扫尽红羊换:通过武力清除内乱,反映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8. 从此当朝息内忧:希望通过清除动乱,朝廷能够安定,内心的忧虑得以缓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铤鹿偶然完首尾”比喻艰难的生存。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三江象征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基础。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强调了清除内忧、恢复和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江:象征广阔的历史与文化。
  • 寇氛:代表外敌的侵扰,显示出社会动荡。
  • 黄巢:历史的伤痛,象征着动乱的根源。
  • 铤鹿:生存的艰辛,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
  • 公侯:象征权贵,暗示社会的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黄巢代表了哪一事件? A. 黄巢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答案:A

  2. “铤鹿偶然完首尾”中的“铤鹿”主要象征什么? A. 勇敢
    B. 绝境中的生存
    C. 胜利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公侯”指的是? A. 平民
    B. 权贵
    C. 军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兴八首》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时代的思考和个人的责任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