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者: 吴藻 〔清代〕
东风吹瘦梅花树。先有啼鹃语。春波涨绿拍长空。堤畔行人如在水当中。此生合作苏门隐。坐啸孤山应。月明亭外理琴丝。定似成连海上刺船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吹得梅花树瘦弱而摇曳,早已传来杜鹃的啼鸣。春波涌动,绿色的波浪拍打着长空,堤边的行人仿佛置身水中。此生与友人隐居在苏门山,坐在孤山上高声啸歌。在月光明亮的亭外调理琴弦,定然如同在海上操控刺船时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风: 指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瘦梅花树: 形容梅花树的形态在冬天的寒风中显得瘦弱。
- 啼鹃: 指杜鹃鸟的鸣叫,寓意春天的到来。
- 春波: 春天的水波,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苏门: 指苏州和门阀,古代隐士的理想之地。
- 孤山: 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也可象征隐逸的生活。
- 琴丝: 琴弦,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典故解析:
- 苏门隐: 这个典故源自古代文人隐居的理想地,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
- 刺船: 指船只在海上行驶,表现出一种自由和放纵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生于1715年,卒于1778年。吴藻擅长诗词,尤其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清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东风吹瘦梅花树”引入,营造了春风拂面的氛围,梅花树的瘦弱身影则暗示着冬天的残酷和春天的希望。接着,诗人通过“先有啼鹃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杜鹃鸟的鸣叫像是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春波涨绿拍长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水泛滥、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堤畔行人如在水当中”,则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是如此贴近生活。
随后,诗中提到的“此生合作苏门隐”,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友人一起在山中隐居,享受宁静的生活。最后几句描绘了在月下独自调理琴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吹瘦梅花树: 春天的东风轻轻吹拂着瘦弱的梅花树,暗示春天的来临。
- 先有啼鹃语: 杜鹃鸟的鸣叫声首先传入耳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春波涨绿拍长空: 春水不断上涨,绿色的波浪拍打着天空,描绘出春天的活力。
- 堤畔行人如在水当中: 堤边的行人仿佛置身于水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融为一体。
- 此生合作苏门隐: 诗人向往隐居生活,渴望与友人在苏门山共度时光。
- 坐啸孤山应: 在孤山上高声啸歌,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 月明亭外理琴丝: 在明亮的月光下调理琴弦,传达出恬静的生活情趣。
- 定似成连海上刺船时: 这样的情景似乎如同在海上操控刺船时的自由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 “堤畔行人如在水当中”以水比喻人的生活状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 “春波涨绿拍长空”赋予春波以生命,使其更加鲜活。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 象征春天与生机。
- 梅花树: 代表坚韧与清雅。
- 啼鹃: 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
- 春波: 代表自然的变化与生生不息。
- 孤山: 象征隐逸与自由。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啼鹃”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
“此生合作苏门隐”中的“苏门”指的是? A. 苏州
B. 苏州的山
C. 苏门山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李白): 同样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的抒发。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以早春的景象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主题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