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漫成(三首)》

时间: 2025-01-04 07:53:54

江草初生江水流,便觉春色恼人愁。

雪晴家家扣门去,不见梅花应不休。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看梅漫成(三首)

作者: 高启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草初生江水流,便觉春色恼人愁。
雪晴家家扣门去,不见梅花应不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刚刚到来的场景,河边的草刚刚长出来,江水也在缓缓流动。春色的到来让人感到一些愁苦。雪后的晴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出门,但却看不到梅花,这让人感到失落。

注释:

  • 江草:江边的草,指春天刚刚发芽的草。
  • 恼人愁:令人烦恼的愁苦。
  • 雪晴:雪后天气晴朗。
  • 扣门去:指人们纷纷出门,可能是去拜访或游玩。
  • 梅花:梅花在古代被视为高洁的象征,通常与春天相联系。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是冬去春来的标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梅花的缺失,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4年),明代初期的诗人,字子昊,号孟芳,浙江宁波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江南初春时节,春天的生机勃勃与梅花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江草初生江水流”以生动的春景描绘开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接着“便觉春色恼人愁”,则转折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似乎春天的美好并未能消解心中的愁苦,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敏感与细腻。后两句通过“雪晴家家扣门去”描绘出人们在春日阳光下的活力,然而“却不见梅花应不休”则暗示了某种失落,似乎在呼唤着梅花的到来。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草初生江水流:描绘春天的到来,江水流动,草木复苏,生机盎然。
  • 便觉春色恼人愁:春天的美好景象却引发了对某种失落的愁苦。
  • 雪晴家家扣门去:人们在雪后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纷纷出门,享受春光。
  • 不见梅花应不休:梅花的缺失让人感到失落,春天似乎不完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愁苦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 对仗:上下句之间在意象和结构上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梅花的缺失,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色:象征着美好与愉悦,但在此引发了愁苦。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孤独,暗示春天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江草”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江边的草
    • C. 梅花
    • D. 雪
  2. 诗中提到“雪晴家家扣门去”是在描述什么?

    • A. 雪天
    • B. 春游
    • C. 收获
    • D. 失落
  3.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爱
    • B. 失望
    • C. 无所谓
    • D. 恨

答案:

  1. B. 江边的草
  2. B. 春游
  3. B. 失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对比,王安石在诗中表现出梅花的坚韧与美丽,而高启则通过梅花的缺失表达了一种失落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