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人悼亡》

时间: 2025-01-17 09:18:09

朱字箜篌委网尘,月明不见理丝人。

镜台窗下樱桃树,应是当时折剩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字箜篌委网尘,月明不见理丝人。
镜台窗下樱桃树,应是当时折剩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一把雕刻着朱红字样的箜篌放在尘埃中,明亮的月光下却看不到调理琴弦的人。镜台窗下的樱桃树,想必是当时春天折下的残枝。

注释

  • 朱字箜篌: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朱字指的是其上雕刻的红色文字,象征华美。
  • 网尘:指尘埃,暗示物品久置未用,积满了灰尘。
  • 月明不见理丝人: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却看不到调理琴弦的人,表现出一种孤寂和无奈。
  • 镜台窗下:镜台是古代的梳妆台,窗下的樱桃树暗示着春天的气息。
  • 应是当时折剩春:指当时春天的景象,折下的花枝残留,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1535),字季晟,号陶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明快著称,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高启与徐祯卿、陆游并称为“明初三杰”,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这首《慰人悼亡》写于高启失去至亲后,表达了他对逝去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个人情感常常与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慰人悼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春光与逝者的深切怀念。首句“朱字箜篌委网尘”,将一把古老的乐器置于尘埃之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乐器本应悦耳动听,而如今却因无人演奏而变得沉寂,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接下来的“月明不见理丝人”,在明亮的月光下,乐器仍然沉默无声,无法见到调理琴弦的人,突显了失去后的空虚与孤独。这里的“理丝人”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象征着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一句“镜台窗下樱桃树,应是当时折剩春”,通过窗下的樱桃树来暗示春天的残余,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轮回和短暂。诗人在这里以自然景物寄托了对逝者的惋惜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溯和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既有对个人损失的悲伤,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朱字箜篌委网尘:乐器被尘埃覆盖,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被遗忘的美好。
  2. 月明不见理丝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失去了调理琴弦的音乐伴侣,凸显孤独感。
  3. 镜台窗下樱桃树:窗下的樱桃树象征春天的美好,暗示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往往是短暂的。
  4. 应是当时折剩春: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无奈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箜篌的描写不仅是乐器本身,更寓意着美好生活的失去。
  • 拟人:乐器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体现出对逝者的怀念。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逝去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思,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通过自然与音乐的意象,诗人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箜篌:象征着美好、文化和艺术,寄托着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 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樱桃树: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琵琶
    • B. 箜篌
    • C. 古筝
    • D. 二胡
  2. 诗人对逝者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体现?

    • A. 月光
    • B. 樱桃树
    • C. 箜篌
    • D. 以上都是
  3. 诗中“应是当时折剩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1. B. 箜篌
  2. D. 以上都是
  3. B.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慰人悼亡》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上均运用了月光,但高启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怀念,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自由和洒脱的追求。两者虽同在月光下,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